【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大家下午好!
“数智变·物致新”!
欢迎大家来到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场景大数据高端对话”论坛的现场,我是央视财经主持人靳强。
数据起源于应用场景,也推动应用场景迭代发展。数据的价值依托场景得以充分释放。当前,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如何推动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的数据要素化、释放数据价值进而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成为业界探索的重心。
今天高端对话的主题是“场景驱动数据要素化”,我们将就如何激活数据要素流动性,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展开讨论。
非常荣幸能够与顶尖的业界专家和企业家们相聚在数谷贵阳,你们是贵州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者与奠基人,也是数字经济浪潮下数据要素化的先行者与领路人。今天我们将跟随你们一起探索如何利用场景推动数据要素化,激活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形成,释放数字消费的更多活力。希望在座诸位今天能够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锋,产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数字经济的圣火,让贵州大数据的热情与梦想遍洒神州大地。
首先允许我介绍今天莅临活动的各位嘉宾。
他们是:
贵州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 时光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 梅宏;
中国联通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朱可炳;
中国电子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陆志鹏;
中共铜仁市委书记 陈昌旭;
中共安顺市委书记 陈少荣;
紫光集团联席总裁、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于英涛;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朱岩;
国家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 曹晓钟;
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铜仁市委市政府首席顾问 连玉明;
中国联通政企客户事业群高级副总裁 方一明;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 李广聚;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部主任 单志广;
铜仁市委常委、副市长 闫晓青;
腾讯云副总裁 罗朝亮;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 李爱君;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智能事业部总经理兼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宋雨伦;
同方股份副总裁 周侠;
盘石集团总裁、直播电商事业部CEO、数字城市建设事业部CEO 吴月凌
还有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界的嘉宾。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嘉宾和朋友们的到来!
【主持人】首先让我们有请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时光辉上台致辞,掌声有请。
【贵州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 时光辉】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梦夏之日,万物并秀,在这美好的季节,多彩贵州,爽爽贵阳,汇聚了各方嘉宾,共论数道,共话未来,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在此时我国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贵州大数据的发展,2018、2019年连续两年向数博会发来贺信,今年的春节前夕,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特别鼓励我们要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为贵州大数据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让我们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倍感振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们坚持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抓手,坚定不移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全国第一,建成了中国南方数据示范基地,包括中国联通等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腾讯等大数据中心落地投用。
贵安新区成为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地区之一,实现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可以说贵州大数据经历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风生水起,已经成为外界认识贵州的一张亮丽名片。
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数据所引发的生产要素变革,正在重塑着我们的生活、生产、需求、供应、消费,乃至社会的组织运营方式,数据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数据的价值在应用中得到实现,应用场景的持续应用,推动了数据产生、汇聚和更新,实现了数据的资产化、要素化和价值化。
现在可以讲数据这座巨大的矿场已经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数字化治理,深挖数据的价值,数据应用场景层出不穷,数据融合驱动发展,下一步贵州将顺应潮流,大力推动数据价值化,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的内容,建立健全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汇聚融合和深度应用。
我们将推进公共数据的开放和利用,加快培育数据的要素市场,提供面向企业、面向科研院所、面向社会机构的场景化公共数据、基础服务和应用环境支撑,我们将大力培育数据融合应用场景,用好数据新生产要素和算力新生产力,通过深度融合,加快产业数字化步伐,有效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和发展动能。
我们将培育一大批数据融合市场主体,创新政策扶持、产业引导,宣传教育等方式,培育一批用于支撑数字消费的新产业,形成一批引领数字消费的领军企业,进一步释放区域合作倍增效应,努力实现共赢发展。
“数字变,物致新”,本场活动以场景大数据为主题,专家云集,高手汇聚,相信一定带来和碰撞产生很多新理念、新思想,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分享这场关于场景驱动、数据融合的盛宴。
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实验区,我们将同各方一道探索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造数字要素流通新样板,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借今天这个机会也热情的欢迎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常来贵州,为我们的发展把脉问诊,诚挚邀请全球大数据企业来贵州投资兴业,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最后,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祝大家在贵州期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时书记所做的精彩致辞。接下来让我们有请中共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为本次活动致辞,掌声有请。
【中共铜仁市委书记 陈昌旭】尊敬的光辉书记、尊敬的梅宏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同志们:多彩贵州、前景无限,桃源铜仁,信心满满。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相聚在场景大数据高端对话,共话创新,共谋数字未来。铜仁作为这次活动承办单位之一,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得到省内大数据局、安顺市委市政府、中国联通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的积极参与。
在此,我谨代表铜仁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长期以来大力关心支持铜仁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发展方向,创新运用是推动经济腾飞的翅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大数据作为引领创新驱动的强大引擎,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注入了强劲动力。省委省政府积极抢抓大数据发展新机遇,着力把大数据先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全省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走在全国前列,成为贵州一张亮丽的名片,为全省作出了示范带动,提供了路径支持。近年来,我们抢抓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的历史机遇,着力打造全国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市,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坚持应用驱动融创发展,大力实施数字模式工程,着力引领崇尚创新、包容开放的大数据发展平台,走出了一条百花齐放,万众创新的大数据发展行动。
我们创新探索场景应用,着力释放数据要素新价值,坚持以场景为载体,以数据为核心,将数据资源开发融入具体应用场景,全力推动数据市场化要素场景化,释放创建大数据产品应用两百多个,有效满足政府企业群众智慧化需求。我们大力深耕数据南海,着力壮大平台经济新业态,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个坚定不移,四个强化、四个加快融合的要求,抢抓人才,企业项目、资金的集聚,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功引进…(17:00)网络科技等300多家平台企业落户铜仁,汇聚大数据人才一千多人,平台经济总量突破120多亿元,我们深入推进数据治理,着力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加快建设铜仁智慧云平台,城市数据中台、数据主体自助管理云平台,探索数据采集、治理、流通、应用等环节的融汇互通,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成功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一批大数据企业,有力推动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大数据是大产业、大机遇、大红利,今年春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市明确要求贵州要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先机,为我们加快推动大数据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这次高端对话以场景驱动数据要素化为主题,通过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家共同激荡数字智慧、碰撞思维火花,必将推动场景大数据创新应用再上新台阶。
我们将充分用好2021年数博会和本次高端对话的成果,认真学习全国各地场景大数据应用先进经验,坚定不移走好应用驱动、融创发展之路,持续推动应用场景共建共治,迈向共享共赢。
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铜仁发展,真诚期待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和科研机构与我们携手合作,共同推进数智大融合,在新时代的数字化浪潮中赢得先机,创造财富,奋力谱写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书记的精彩致辞!下面有请中国联通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朱可炳:本次活动致辞,掌声有请。
【中国联通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朱可炳】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多彩贵州,共同出席本届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并参加本次高端对话,共商发展大局,共享产业成果。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联通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联通发展的贵州省委省政府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合作伙伴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联通作为网络强国的主力军,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工作部署,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治理成为新一代信息建设数字化转型践行者。
打造以大数据为核心,业内领先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促进数据融通及使用,位数字化转型筑牢底座,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经济战略,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数据市场规则新目标、新愿景。数据要素化进程正在从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新阶段,向数据融合开发利用、交易流通新阶段逐步迈进,如何推动数据要素化、释放数据价值正在成为社会各界探索的新焦点。
中国联通充分发挥信息产业对产业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融通作用,推动数据要素化、释放数据价值积极探索自身数据市场化运营路径和模式,在金融、应急、文旅、营销等多个场景,中国联通依托自主能力开放平台体系,结合自身数据开发的运营经验,将运营商数据与政府、企业数据融合,提供数据开发利用服务,每年入驻企业近百万加快,新增场景模型上百个,初步实现数据要素在多场景下价值变现,年收入超亿元。在上海协助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构建数据开放运营体系,为工行、招行等提供中小企业投融资数据要素服务。在河南建设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面向全省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提供3分钟便捷贷款申请,帮助一力企业复工复产。联通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省文旅厅大力支持和推动下,融合政府文旅企业及联通数据资源,打造由贵州智慧旅游平台,助力建设多彩贵州文化旅游强省,打造双一流目的地。
贵州举办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已成为全球大数据发展国际性盛会,世界级平台,大数据贵州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今天我们的院士、书记、企业家、产业代表、专家学者其聚贵州,深入探讨数据治理为中心,以释放数据价值为引导,以政府监管为准绳的数据要素,希望通过本次高端对话的举办,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和形成,激活数据要素发展的内在动力,全面支撑数字经济发展信息应用模式创新,解决行业痛点、难点,最大程度释放数据价值。
我们热情欢迎大家与中国联通开展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创造场景大数据新机遇,共同分享大数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朱总的精彩致辞!感谢三位领导的致辞。
接下来将进入本场论坛的主题演讲时间。我们的第一位演讲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有请梅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梅宏】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来到我们今天这个会场,谈数据要素市场。
两句话:第一,数字化转型已经是时代趋势;第二,要完成这样的转型,数据必须要素化。
数字经济时代正在开启,基本形态就是数据是重要生产要素,网络作为载体,信息技术作为重要推动力,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而发展数字经济也是我国历史机遇期,总书记2017年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同时指出,中国的数字经济将进入快车道,在2018年4月20日,总数据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提到一句话“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要发挥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千载难逢和引领都是非常重的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很好,麦肯锡在2017年指出中国电子商务等数字化应用和信息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业。2019年联合国贸发会数字经济报告提出,数字经济没有体现出传统的南北鸿沟,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这两个领导者中,我们和美国比差距相对比较大。多个机构也在预测数字经济的规模还会持续的增长,2019年中国数字规模已经到了35.8万亿,占GDP的39.2%,整个预测中全球数字经济的一半会来自数字经济。
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实施,“十四五”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重要时期,从消费互联网走向工业互联网,在国家层面有一系列的政策推动数字化转型。从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拉开转型序幕,2020年发改委13个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及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以及我们在2035纲要里面明确提到数字化转型,今年各个省几乎两会报告都提到这个关键词。
国际态势,数字化转型创造更多的经济领域,数字组织结构和路线图逐渐成熟,数平台和扩展生态系统崛起,数字原生文化加速数字体验、商业创新平台等等,都给了时间点和可能产生的架式,详细数字我不念了。数字化转型是技术发展必然的趋势,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一次颠覆式的发展,这是国际发展的态势。转型中有很多方面的挑战,比如说IDC给出的挑战,陈旧的考核体系、孤立的组织架构、短视的战术规则、有限的专业知识、不足的创新协作,这个谈的更多是从制度、机制以及技术上是否准备好了。我最近也在总结,看到我国虽然在大力推行这件事情,我们的数字化转型其实也存在一些问题,我总结为“三不”现象,数字化转型,面临观念、制度、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系列挑战,其中观念上的转变会成为最核心和最关键点,这“三不”是不想、不敢、不会。使政府看到这个发展方向,极力推进这件事情的同时,我们企业还是在观望状态,并没有走上这么一个轨道。
具体解释一下“三不”,不想,有的企业、单位,有一些传统的观念、路径依赖,对科技发展态势理解认识不到位,对新技术出现一些抵触情绪,熊彼得说过,创新就是破坏性的,创新的出现刚开始受到很多人的阻拦,甚至很多创新最后夭折。早期工业革命很多毛纺织业,由于传统约束,拒绝使用蒸汽机,最终证明,技术的发展使他们面临旧技术一定被淘汰。这一轮变革是大势所趋,个业态将围绕信息化主线深度协作,融合,完成自身提升变革,也使一些传统业态走向消亡。凤凰涅盘,浴火重生。
不敢,面对转型可能带来的阵痛期和风险,不敢筛先探索,期待他人先吃螃蟹,以降低自身投入风险,故而就地观望。我国有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而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税后利润为3-5%,承受不起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国家在努力推进这件事情,去年5月发改委等十几个部门发布了《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首次推出500多项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举措。
不会,我们缺少方法、缺少技术、缺少人才,也缺少实践过程中验证过的成功经验和路径,按照中国数字化人才现状与展望2020年报告,2020年第二季度,市场对数字化人才需求同比增长91%,达到新高。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并不是技术工具的简单叠加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深度理解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提升的内涵,并做出系统规划。我们也急需信息技术人才和本行业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人才,特别是兼通二者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当前很多行业比较缺的。
数字化转型我以为会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用我们科学研究术语来说,实现了一次范型变迁。所谓范型变迁,是指在基本观念和实践方法上的一次根本革命性变化,我们已有的信息化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助手的角色,在传统的流程里面提质增效,我以为信息技术的角色会发生一次转变,要走向主导和引领,深入渗透到各个行业,对它的生产模式、组织方式、产业形态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因此说思想解放、理念铸魂,从而实现范型变迁。我提出了几句话:理念铸魂,教育筑基、规划引导、案例示范,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
数字化转型不等同于简单的数字化,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数字化”,它有两个英文词,第一个Digitization,只是解决数据现有信息变成计算机可处理,第二个数字化涉及到用技术改变你的流程,改变创造价值的方式,实现业务流程的重构。数字化转型,等于数据化,需要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服务和业务,流程,取代非数字化或者人工流程,以新的数字技术取代旧的数字技术,并用于实现新型创新与创造,并不是对传统方法的简单加强,所以一定要注重转型这两件事情,从信息数字化、流程数字化,完成数字化的一次颠覆。
这是数字化转型的理解,要完成转型,数据是中间非常重要的资源,要素化是前提。国家已经出台一些政策推进数据的一些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部署要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去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要素市场配置、体制、机制意见,提到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5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各自的理解都有一定视角偏差,大家都是盲人摸象,看我们最后能不能构建出一只真正的大象。
我的理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它和传统生产要素有什么不同?两个视角,一个是本体论。数据本身蕴含着信息、知识、规律和思维,它是有价值的。但是数据本身与应用逻辑关联,这是方法论的视角。数字化对传统生产要素赋能,数据也成为其他生产要素在数字空间的一种孪生存在,我们看一下传统的以物理形态体现的要素有什么不同?我认为有几方面:一是要素获得的非竞争性,数据使能的要素,前期开发成本高,按照动态使用过程中逐步发挥价值,边际成本是降低的,最终可能趋于零。二是使用过程中非独占性,可以复制、共享,我们可以同时使用共享增值,而且同时使用可能用途还会不一样。三是非耗竭性,可以重复使用,再生,只要合理运维,可以永远存在。四是它不是稀缺物,万物数据化,总量是无限的,关键是我们能否把这么庞大的总量用好,不管是分析能力,还是技术方法。
数据要素本质是本质就万物互联,过去我们是针对物理空间做的,现在我们通过物理空间进行映射,甚至是孪生,通过认知空间数化的世界认识世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物理世界,改造我们的物理世界,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倍增的作用,它是可以产生价值本质性的因素。
数字化之后干什么?“数据化”。数据化用了一个新的英文私,Datafication,把我们生活中许多方面转化为数据,由转化为新的价值形式所实现的信息,就是给出了一个定义,讲的是一个过程。这个词在大数据产业地图中,美国风险投资人MattTurck,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发展图谱,至今已经发布了7个版本,我们所处这个世界正在越来越多的与互联网联结,同时基础设施、云计算、人工智能、开元以及人类经济和生活整体数字化也在快速发展,并相互交织,这一切都在推动“万物数据化”,成为一种快速演进的大势。怎么把数据按照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构成关系,以及运行规律,把它完成对应的组织,这种数据的组织形成的是现实世界的印象,更进一步如果通过数据组织回去操控现实世界,就构成了一个数字孪生,这是大家谈得最多的一件事情,因此说“数据化”一定是数字孪生的基本前提,它是我们传统在关系型数据上,在结构化数据上,构建数据仓库、构建主题库,这种数据模式会形成正交互补关系,这是关于数据化的问题。
要素化,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资产地位尚未确立,还没有明确数据资产地位的上位法,在国家法律层面,我们都谈数据是资源、是资产,但是国家法律并没有把数据作为资产明确下来,这是很大的缺失,数据管理运营部门也是本部门,资产没有办法体现在会计报表上,但是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权属问题、确权问题,国家没有涉及数据权属问题的法律法规,怎么确权,争议很大、分歧也很大,参与的主体多,权利关系复杂,现有步履框架主体实际上难以有效解决这么一个复杂的确权问题。当然技术手段也不能提供支撑。我们一直说数据要共享、融合,但是共享流通依然困难重重,政府之间有进步,但是也有很多问题,高质量、高价值数据资源供给也不够,国家之间数据跨境流动困难,缺乏支持数据可信共享有效的手段。还有我们很关心的安全、隐私问题。
要推行数据要素化,我认为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系统化推进,更重要的,我认为应该构建一个数据的治理体系,从各个层面构建一个数据体系。这是我这几年一直在鼓吹的事情,既然数据是一个战略资源,我们要创造价值、释放数据的潜在价值,同时要考虑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在这个前提下,我一直强调这就是数据治理的架构,我称之为“434”模型,4是四大方面的内容,首先就是要尽快确定法律的保障,不管什么层级,要建立相应管理体制和机制。二是我们要最大力度鼓励共享、鼓励开放、融通,前提是我们需要保障安全,保护个人隐私,这些事情在国家层面、行业联盟层面,在每一个组织机构层次都需要做,重点各有不同。做好四大手段:建制度、定法规、定标准,包括技术标准,还有开发各种技术支撑,因为是一个新事物,在这个新兴事物出来前,我们很难有一个大家形成共识的方案,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应用实践,鼓励实践探索,甚至是允许试错的探索。这个体系的构建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数据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间的重要保护性框架。
协调好三个层次的关系,国家层次、行业层次、组织层次,具体内容我不讲了,2018年时在光明日报有一篇文章,谈到我对数字治理体系建设的认识。去年我们结合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示范区,他们的实践我们策划了一套书,就叫数据治理,分成“之论、之路、之法”三部分,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形成对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化以及共同的认知和认识。
谢谢大家,我就讲到这里。
【主持人】谢谢,谢谢梅院士为我们做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精彩演讲。谢谢您!
下面有请中国电子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陆志鹏做“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构筑数字经济新引擎”主题演讲。掌声有请。
【中国电子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陆志鹏】尊敬的梅院士、尊敬的各位来宾,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
梅院士刚才对数字转型做了一个比较前面的论述。我是中国电子集团的总经理,这些年来我们把数字城市建设作为比较重要的板块,我们在很多城市合作过程中,把数字治理工程作为我们实施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和梅院士讲的数字治理之论,我们提出治理工程。 现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数据要素怎么进行市场化配置,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我今天的题目是: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构筑数字经济新引擎。
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在2017年的时候,中央政治局举办学习会时提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开展政府数据的授权运营试点,同时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化的规则。
我讲三个观点:
一是数据要素市场化目前存在的困境。目前的困境,从数据特点来看,数据的品类非常多,数据可以说是一个开机,数据的变动非常大,数据也非常分散,同时也是海量数据。我们在数据应用过程中,应用也是一个开机,也是一个变动的场景,同时也是多样化应用,也是一个海量应用。一个“开机”对一个“开机”,一个“海量”对一个“海量”,中间的路径非常多,在应用过程中就带来了三个问题,一个是资源分散多元,二是流通风险大,三是价值后延突出。价值在前期作用往往体现不出来。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主要是三个难题没有办法解决:
一是定价难;二是确权难;三是计量难。
在市场化配置时,任何一个市场化行为都必须解决这三个问题,如果不能确权,如果不能定价,如果不能计量,这个事情没有办法交易。这个恰恰就是目前数据存在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在想,如何让数据能够流通起来?传统的生产要素,它的市场化配置有哪些共性的规律值得我们去借鉴?
传统生产要素市场化规律,我们进行了分析,比如说以货币为例,货币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我们做了详细分解后,有三个阶段,其实第一个阶段就是资金的归集,在货币都是老百姓手上的存款时,如何把老百姓手上的存款直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去,如果直接去用,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国家成立了银行机构,首先由金融机构对分散的资金进行归集,也就是存款。在这个阶段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确权,二是定价,三是交易。这时候明确这个钱是老百姓自己的,定价方式就是存款利息,确权就是存款的钱是老百姓自己的,但是到了银行后,银行把存进来的资金进行加工,形成金融产品,金融产品推出去后,又解决了三个问题,重新再对金融产品进行确权、定价、交易。这时候的定价、确权,钱已经不是老百姓的,而是银行的,同时定价就是按照贷款利息、按照企业信用和风险进行调剂,这个解决确权和定价后进行交易。银行的钱到企业后,企业的钱又发生了一次产权的转移,这时候的钱就属于企业的,企业就用这样一个资金、生产资料去加工产品,进行销售,资金回笼后,实现自己的利润,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一个复杂的问题,经过三个阶段就把它解决了,我们对几个生产要素都进行了梳理,包括土地、技术、劳动力,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首先要确定中间形态,这个中间形态是什么?就是从资金、个人手上的货币一直到企业,一定要走中间产品的形态,一个是实现三次确权,进行三次定价。这是我们对传统元素做了归纳后得到的规律。
数据要素跟传统要素不一样,它有什么特点?我们有什么启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清华大学一块成立的科技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数据要素市场化解决方案。数据要素有很大可塑性,从供给到应用,都是开机多元的,首先要找到一个“中间态”,就是数据原件,找到数据元件后,就可以提高数据流通效率,规范定价、降低成本,实现数据安全流转。我们提出“一库双链”三级市场解决方案。“一库”政府建立数据金库,使数据形成资产链,同时形成价值链,使资产链和价值链进行有效融合,然后形成三级市场,三级市场就是数据资源市场,数据资源归集应该有政府授权,由公益性比较强的数据机构进行归集,这是数据资源归集的过程,我们定义为这是数据资源市场,数据归集后对数据形成的标准数据库后,我们会对数据进行加工,把它加工为元件,这个元件是数据中间态,也是数据的一种特征,已经完全脱敏,这时候会形成数据要素市场,我们也叫元件市场。产品市场,数据开发的企业拿到产品后,进行开发,最后给社会提供数据产品、数据应用。
这样一个解决方案提出来后,我们希望跟政府进行合作,其中有两大类产品,一个是政府的产品,帮助政府做了一个制度的创新、技术标准的创新和市场规则的创新,这个我会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输出,帮助政府一块儿架构一个新制度,通过制度创新解决数据要素化制度问题。通过技术标准规范,需要有一个规范的标准体系,通过建立标准体系,使数据流转、数据应用形成统一的标准。
市场规则,三级市场需要不同的规则进行运转,这样政府侧要解决这三个问题,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后,市场会来投资、建设这样一个体系,然后统一运营数据,投资对金库,对数据要素操作系统、数据元件进行投资,我们会对金库、操作系统、数据元件基础蛇形进行建设,最后对这样一个系统进行统一运营、维护,这样就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数据中间态、数据要素流转,会进一步释放数据的能力,为新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我们希望中国电子和各个地方的政府共同合作、积极探索,为数字城市转型或者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的、制度的和市场的支撑。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陆总的精彩演讲,再次感谢!接下来有请中共安顺市委书记陈少荣做“应用驱动、运营流通·开启数据价值共享释放的钥匙”主题演讲。掌声有请。
【中共安顺市委书记 陈少荣】尊敬的梅宏院士、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今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时,要求我们要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先机,去年的3月30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的意见》,这个《意见》里头,将数据作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并且强调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安顺市提出了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先机行动计划,我们明确了应用驱动、运营流通,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场景大数据发展路径。我以“应用驱动,运营流通,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主题和大家交流、分享我自己的观点。
观点一,应用场景聚集数据。
我认为应用场景就是应用大数据的理论、技术去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实践。在各行各业中,我们的问题、痛点、难点需求是非常多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所以在做应用场景时,我经常说不能搞一家独打天下,应用场景必须百花齐放、万众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应用场景才丰富。任何应用场景,在上线时其实就是一个1.0版本,新的数据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新的需求不断产生,所以我们提出了对应用场景必须坚持持续运维、迭代升级,否则我们的应用场景就不能够满足新需求,解决新问题,应用场景就没有生命力,很多应用场景都成了半拉子工程。我们认为,一个持续运维、迭代升级的应用场景,必然会聚集一个大数据。这个大数据就是我们所称的“场景大数据”。
在场景大数据方面,一个场景可以聚集成一个平台,一个平台又可以衍生出若干个应用场景,所以我们说场景大数据可以从场景到平台,从平台到生态,有这样一种发展逻辑。我们对每个行业领域都有若干的应用场景。每个行业领域里头都有若干场景大数据,其实这些场景大数据,都是一些烟囱,而这些烟囱需要我们对它进行治理,所谓治理就是让这些烟囱的数据能够相互之间做到安全、可信、合法、开放、融合、共享。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这一些场景的数据也就相互融合为行业大数据。
同样的道理,我们一个城市是由千行百业若干领域构成,行业大数据也能融合为城市大数据,城市大数据可以融合为区域大数据,乃至融合为全球大数据。
所以我的观点一:应用场景聚集数据。
观点二,应用场景数据价值。
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数据不同于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这些生产要素,它可以被若干的应用场景去应用,并且用之不竭,这就是数据和其他要素不同之处。数据要素的价值要通过应用场景来释放,应用场景越多,每一个场景产生的价值越大,数据要素的价值就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每一个应用场景都能有其产品和服务,每一个应用场景其实都有它的商业模式,场景大数据由场景到平台,由平台到生态,在辅之以相应的模式,就可以形成平台企业,就可以形成平台企业集聚,就可以壮大为平台经济,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一种重要形态。
观点三,运营共享数据价值。
数字经济核心是两方面: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我的理解产业数字化其实是投入、是基础,得到的是数据的资源、数据要素。什么是数据要素?当数据能用、可用时,它就是数据要素,如果数据不可用、不能用,它就不是数据要素。数据只有当它能够在安全、可信、合法的基础上,能够被我们的应用场景充分使用,这时候数据就称其为要素。在数字产业化基础上,这一端是投入,但是我们往往没有注重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之后,紧接着就是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化是创新,数字产业化是通过应用场景使数据要素产生价值。运营流通,就是要让数据要素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数字经济能否发展起来?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找到好的体制、机制和技术,推动我们的数字要素得到充分的使用。如果能够得到充分使用,数据要素价值就可以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举例:现在数字要素只是在一个场景中,再一个平台里头,在一家企业,其实这个数字要素基本上是充分使用的。比如说阿里平台,阿里的要素在这些生态里头是充分使用的,但是我们现在做不到跨场景、跨平台、跨行业去应用数据,以至于我们数据的价值也就是在这一家企业,在这一个平台,在这一个场景里释放,所以还没有释放出来,还有很大局限性。
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一个模式,那就是“1+1+N”的模式,我们把第一个“1”认为是产业数字化的投入,这个产业数字化投入就是各种基础设施的投入、平台的投入、数据治理的投入,“N”就是数字产业化,通过N个场景应用数据,数据能被更多常用应用。“1”必须要有一个数据要素运营主体,通过它建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利益连接关系,只有这样的利益连接关系,投入和产出之间才能形成闭环,投入才有回报。现在最大的问题产业数字化投入都是靠政府、靠企业来投,但是投入后,数字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或者数字要素应用后,产生的价值没有反哺投入。所以通过这个“1+1+N”让数据应用产业链上下游全链条利益共享、共生共赢。
观点四,流通释放数据价值。
我们当前现状,数字产业化只是在一个场景、一个企业、一家平台实现,数据要素的价值示范程度十分有限,我们应该开发利用数据安全、可信、合法的流通技术,让数字要素通过主体授权,实现跨场景、跨平台、跨企业、跨行业、跨界的自由流通使用,数据只有自由流通使用,充分使用,数据的价值才能够充分释放。未来,我们就是要努力探索,让数据要素安全、可信、合法、自由流通,让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方法技术、路径模式、体制机制。
总结:第一,应用场景集聚数据。第二,应用产生数据价值。第三,运营共享数据价值。第四,流通释放数据价值。
谢谢。
【主持人】感谢陈书记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岩做“面向场景大数据的数字需求创造”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朱岩】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到数博会来,跟大家做一个关于面向场景大数据的数字需求创造的交流。刚才几位嘉宾都已经从不同的视角,对场景大数据做了一些阐述,我也非常同意,尤其是在宏观层面上,我们也看到了现在中国确实面临着数据要素化特别好的一个发展机遇,接下来我想从更企业化的视角跟大家探讨一下,这样的场景大数据如何通过需求创造去实现落地。
我要跟大家交流的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场景优势怎么发挥出来;二、激活数据要素的场景创新;三、技术数据;四、释放数字需求;五、面向场景大数据企业模型。
刚才每一个嘉宾都介绍到现在政策发展的背景,我不多说了。3月12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有明确表述,发挥丰富应用场景优势。紧接着一句话“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就“深度融合”表达一下我们的观点,我们现在很多融合恐怕还谈不上深度融合,原因不是创造价值的融合,只有创造出新价值的融合才能称得上深度的融合,就是说我们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在社会经济中,首先进场的往往是技术发展者或者技术人员,他们进场比较早一点,再进场的往往是金融从业者,因为他们发现这里面有利可图了,能够套利上市,所以冲进了一帮搞金融的,就像现在的碳市场,一堆搞金融的进来了,这时候还不能成得上深度融合阶段,真正深度融合阶段是我们的产业真正进得来,能够创造出市场的价值了。所以在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时,各行各业都不是在讲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化故事,而是要做到深度融合,深度融合要素基础,要有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行配合,同时要有技术基础,所谓的技术基础我们要有实施的路径。去年4月7日地国家发改委和网信办联合推出“上云、用数、赋智”,在打造各种各样的云,技术企业也在全国各地推云,我们现有几朵工业云,真的可以创造很大的价值吗?无论是做机械的,还是做电气的,目前这些云,盈利能力值得进一步挖掘。这是大企业自己做云,对于小企业而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生存的问题,而不是说要怎么去用云的问题,所以很多地方讲,我们给它创造这么好的条件,它为什么不上云?因为它现在能活下来就不容易,所以要上云,就要为这些中小企业切实解决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它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国家三令五申,就是融资难、融资贵,上云、用数、赋智能不能解决融资难、贵的问题,这是推行技术方案时我们一下子难以想明白的,这就凸显了场景设计的重要性。我们创新的技术路径是很清楚的,我们的技术专家们方案都制定得很好,但是你怎么去帮这些企业解决这些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需要一个非常明晰的场景的设计,才能做到这一点。当然这是我们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要解决、重点探讨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创新面向新技术的新需求,不是说技术先进就够了,技术到底怎么在具体场景中发挥作用?比如说AI,在新技术成熟周期中,已经过了最低期,在向平台期发展,是不是这个技术还处于低谷阶段,我们没有办法应用?关键在于怎么把它跟企业应用实际融合在一起。我这里给大家看的是PokemorGO,这是一款游戏,是最简单的AR技术,很多专家看起来是小儿科,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游戏,全球5亿人在应用。很多经济学家不得不去感叹,这一款游戏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原因就是把人引出家门,你走出家门,饿了不能再订外卖了,就进街边店,街边店复苏了就要招工,就促进就业,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经济循环,所以这是新技术的需求释放。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产业看到,我们不是做一个多么高大上、大佬级的技术应用,而是真的能帮助企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案例,这是一个更传统的产业怎么创造需求、创造场景的案例,就是墓地,它属于房地产,就是阴宅地产。把AR融合一起,当拿着手机照墓碑的时候,里面埋的两个人就出来了,然后跟你聊两句“你怎么才来看我,再不来看我,我去看你了”,这传承的需要,人类是社会动物,我们需要传承,只是这种传承在非大数据里面很难做到,现在大数据时代里,我们完全可以把你的思想、知识、音容笑貌以大数据形式保存下来,即使过两百年,你依然可以跟你的后人讲讲,祖先我当年在贵州做数博会的时候是怎么干的。我相信你的后人对你现在做的事情充满了敬仰,这是真正的财富,是知识的传承、文明的传承。因为你有这种音容笑貌的传承,我收你一点费用,每年100块保管费,不多吧?但是你不会就买一两年,如果一下子买三五百年,我这商业模式就太厉害了,因为我不受活着多少人限制,即使过两百年死了很多人,我这里面就可能堆积一百亿交费的人,就算一个人交一百块也是一万亿,所以我把这个产业称作家族云产业。贵州的一些领导问我,给贵州数博会什么建议,我说将来我们14亿人,每个人的数据、文化数据、传承数据都这么存在贵州,那贵州就多了一万亿,至少是一万亿的规模。所以这是具体场景设计,指不同于工业时期消费的释放。
数字消费和工业时代的消费有四方面的不同之处:一是功能性消费到数据型消费。我买东西的时候不只看功能是什么,我怎么获得它的持续的数据。我们生产企业要怎么满足这种持续性数据;二是一次性消费到持续性消费。我买完后,每个月还要付费用。三是从单一产品消费到联网型消费,我不再是买一样东西,不是面对一个客户,而是一群客户,于是产生了第四个方面,从个体消费到社群消费。如果想设计更多的场景,必须创造出更多的消费,有了这些消费的特征,就能够在各行各业里面创新我们的商业模式。哪怕你做的一个传统的炒锅都可以因为这样的消费释放改变经营方式,用原来做炊具的方式跟双立人这样的国际品牌竞争是有相当大难度的,因为双立人的钢是蒂森克虏伯做的品质钢,我们的炊具企业要取得这样的优势很难,我们要在新消费上想办法,能不能在锅上加传感器,这时候这个锅、炒勺就知道什么叫文火,什么叫武火,我们把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跟炒勺融合在一起,于是我们又可以在上面加一个蓝牙模块,跟手机连在一起,这时候我就可以形成闭环,也就是说我的手机可以反馈到炊具上,炊具就可以调节火候,这意味着我可以在手机端下载每一道菜火候控制程序,我们就看到这个炒勺变成智能炒勺,我可以跟朋友之间分享,家里用哪一个火候控制程序,你的朋友都知道你在炒鱼香肉丝了,还可以在上面加一个摄像头,就变成直播炒勺了,你炒菜还在赚钱,所以这就能释放一个场景,这种数字消费场景越丰富,数据价值就容易被挖掘出来。我们要看到在数据时代中真正的优势,就必须把大量数字消费释放出来。
对于一个工业企业而言,如果用原来的经营模式想去运营这样的产品是非常难的,所以企业也需要数字孪生,企业不只面向实体市场而存在,我们看到的是城市维度,还要面向虚拟市场社区而存在。像用炒勺的人,形成客户社区,汽车企业车主我也可以形成社区,于是企业就变成了一个面向二维市场的社区型企业,在这样一个二维市场中,所有经营的策略和方法,都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一维实体维度中,人群是竖状人群,有层级、职能部门,谁是部级、厅级,严格的层级化,这种层级化不利于每一个个体创新能力的释放,在虚拟空间中,我们要打破实体空间中曾几何职能化的架构,这个空间里面,我们把它做成网状人群,网状人群是彼此对等的关系,每一个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于是我们可以更好释放每一个人的创造力,每一个人的大脑都有无穷的潜力,我们用大数据、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去构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生产关系,这种数字化生产关系能够释放每个人大脑的潜力,于是我们才能享受智慧人口红利,而不再是原来劳动力的人口红利,让中国的14亿人口能够创造在数字时代更大的价值。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面向网状人群虚拟市场维度的原因所在。
有了两个市场空间后,我们看到市场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原来我们更多借助于共有媒体做的自外向内的传播,比如说一个社群外向内传播,我们叫广而告之的市场模型。我们做数字化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烧钱,把它和烧钱等同一起,实际上烧钱做的不是新经济,是老经济,做数字化过程中,还觉得我要砸多少钱进去,你的思维基本上停留在五年前,我们需要的是赚钱的。怎么赚钱?一定不是用烧钱的市场机制去做,赚钱的市场机制是充分利用自内向外的力量,利用自媒体传播,我说的自媒体不是我看到的公共自媒体,公共自媒体依然有公共媒体的属性,真正的自媒体每个人会变媒体,每个企业会变媒体,每个政府机关会变成媒体的这种时代,于是我们做窄而交互,大家有针对性交流,而不是泛泛交流,企业面对这样的生产关系,构建二维生产模型,我们的企业就具备了利用大数据创造新应用场景的基本能力,我也希望我们在贵州能有更多的企业做数据时代的引领者。
最后,借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文件中提到的,要培育数字化产业生态,要有一个公式,这个公式里讲到的是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就是我们培育数字化生态的基础架构,我希望我们在生产服务、商业模式创新、金融服务三个层面上,利用新思维、利用新工具,创造新场景、贡献新价值。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朱教授的精彩演讲。“数据因场景而生场景因数据而立”,下面有请紫光集团联席总裁、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做主题演讲。
【紫光集团联席总裁、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于英涛】应邀参加这样一个命题演讲,真的是命题作文,今天讲的是场景大数据。
我的题目是:数据因场景而生,场景因数据而立。
大家谈到工业化进程和数字化进程,工业化进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人类从农村的空间向城市空间不断的迁徙,数字化世界中,人类从物理空间不断向数字空间迁徙,也是数字化的重组。
经过史无前例的疫情,是意外,也加速了人类数字化进程,包括数字化转型进程,刚才梅院士提到,数字化不等于数字化转型,但是没有数字化是没有数字化转型的。
2020年,全球的数据总量达到44ZB,而中国产生8ZB,大约占全球1/5。我们的观点在数字化时代,没有数据的场景是一个花架子,没有场景的数字更是一个死的数字,因此数据与场景一起相依相伴,融合生长。
但是我们常常会以工业的理念谋划数字化的发展,忽略数字本质特征。我们都在谈数字化,脑袋还是工业化思维。在工业产业链中,价值是以物的流动在空间中展开,我们习惯抓住一个点就可以,抓点连线带面,在数字产业中,我们以为抓住了数据生命周期中一个点,就抓住了价值,实际上是不对的,数的价值与数的空间位置挖掘脱钩,与场景应用紧密结合。建再多的数据中心,数据保存的价值跟数据中心没有任何价值,这是数据产权中跟工业链、产业链最大的不同。
这几年我们走过的路,我们在不断探索,我们大量建数据机房,但是没有想到数据是存储起来了,不过很难用。我们抓数据应用,四个方面的意见,跟我们这个异曲同工,遇到数据安全问题;数据定价,出现数价难确的问题。办数据市场,遭遇到了数权难以确认,全国办了很多数据交易市场,几乎都倒闭了。包括一些发达的省,根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数据价值,什么是真正的数据要素。
每一位嘉宾都提到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中,对数据要素和数据应用,中央所提出的要求和希望,我不再赘述。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落地的要求,要让相关数据安全及时出现在所需要的场景中,划清数权,保障数安,促进数易,实现数用,激活数价,这是基本的判断。
紫光集团和H3C,我们在积极应用大数据手段,我们用云智原生理念,集合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创造性提出数据银行解决方案。我们在两个大的地市探索性建立数据银行,解决刚才所提到的一些问题。
大家知道银行在零散资金与融资需求之间,架起了资本价值聚合与安全互信的平台与桥梁,我们在庞杂数据与场景需求之间,架起数据价值聚合作与安全互信的平台与桥梁,我们希望提供数据金库,你的数,你做主;存数保本,只有数,不带走;贷数还数,贷老数还新数量;数据基金,积小数,理大数;数据打标,理数链、标数权。数据信托,受托付,按托处。数据中介,我们评数价、易数权。数据信用,数定信、信换数,智者能够理数,炼算法、育智能。我们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和方案。我们希望为数据提供银行式的安全服务,不动数存,你的数你作主,让场景中数据确权上链,一数多权、共享价值。我们为场景发展银行式服务,不变数权,写的数谁受益,数据在场景中激活要素,一数说多用,释放价值。
政府负责制定规则,企业负责技术实现。我们非常赞赏贵州市包括安顺、铜仁政府筛先提出的场景大数据构想,我今天参加了这么多论坛,第一次听一个在任现职市委书记上台讲大数据应用,讲得那么好,真的很感动,贵州大数据不是白给的。我们希望通过政府一级共同努力,让数据回城、回家,回归场景,体现价值,让数据创新、创业,创造场景、激活价值。
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的演讲嘉宾是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李广聚,演讲主题“应用场景驱动治理数据要素释放价值”。有请李广聚先生。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 李广聚】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我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应用场景驱动治理,数据要素释放价值。
这两年数字经济变成特别热的一个话题,但是我们仔细回想起来,数据是有价值的,这件事情是今天才有的观念吗?其实不是的。我们读历史书的时候有一个小故事,公元前206年,刘邦打下咸阳后,他手底下将领都去抢钱、抢女人,但是他手底下的萧何去了丞相俯,抢的是秦国的档案,档案里面有什么?有户籍数据、山川河流数据、道路栈口数据,正是因为萧何把秦国积累下来的有价值的数据做了非常好的应用,所以西汉在建国和治理中,有非常好的结果。所以刘邦说决胜潜力之外,运筹帷幄之中,我不如子房;打仗不如韩信,但是做治理上,萧何是他的第一功臣。萧何是很早认识到数据价值一个政府官员。但是以前的数据相对而言,因为技术手段所限,没有到大数据时代,因为有了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技术,在前面的十年逐渐成熟,使得数字经济变成现在最热的话题。所以中央把数字经济引领变成一个国家战略。
前面梅院士报告讲到,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36.2%,我给大家讲两个数字,全球2019南数字经济占GDP比重41.5%,数字经济发达的国家,头部的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66%-67%之间,意味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程度和全球先进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和平均水平也有几个点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把数字经济变成一个国家战略在强力的推动。
我分享一个观点,传统产业目前受到数字新经济产业强力的挤压,2013年格力董明珠和雷军打赌,雷军说5年后,小米销售规模会超过格力,当时格力收入一年1200亿,小米收入一年265亿,五年后董明珠说,雷军输了,但是看两个公司销售额,它们两家销售收入规模已经非常接近,到第6年时小米超过了格力。
汽车特斯拉,汽车销售收入占汽车行业的比例是0.4%,特斯拉市值占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40%,因为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车,这是它市值高的一个原因,另一个方面我们但是应该有一个共识,小米也好、特斯拉也好,它们是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的整个企业生态体系,就使所有传统企业不得不往数字转型的方向走。
如果说数据是一个资产,前面所有的演讲嘉宾都讲到数据到底该怎么样定义,怎么定义它的价值?经济学上有一个基础观点,供需决定价值,不是说握有多少数,我就有非常高的价值,关键在于这些数能不能在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带来价值。如果数据给经济实体运行带来价值,数据本身也就拥有了价值。这些天大家一直讲数字孪生,要在数字世界里建一个孪生体。数字孪生到底建到什么程度,如果全国地图数字化,一座城市就是一个数据点,有地图经纬度,如果把地图放大,到了城市,一个城市里面每一栋建筑成为了一个数据点,有在城市里面的门牌号,有在城市里的位置信息,如果把建筑进一步数据化,有建筑实体BIM信息、结构信息,建筑里面管道信息,如果把整个建筑再进一步数据化,这个建筑立面每一张桌子、椅子、灯泡,因为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有能力把所有的东西都做数字化。但是做完这些数字化之后,它的价值何在?归根结底最后数字有没有价值?价值的高低,还是取决于最后的场景应用。梅院士讲了,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推进领域中有一个“政府热企业冷”的现象,政府推动数字经济,是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力,如果数字化给企业本身带来价值,这是对数字经济的拉力,如果要实现大数据产业化,可能同时需要推的力量也需要拉的利用,归根结底如果大数据产业要健康持续发展,大家要更关注拉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应用场景来驱动数据要素化。我们要把土地变成生产资产,政府现在要做一件事情,把“三通一平”做到,要把数据变成资产,要它创造价值,我们首先要把世界进行数字化,然后对数字进行治理,就是单纯的一堆0101数码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经过整理规范,变成可检索、可应用状态的数据才有价值,就像一个图书馆,如果把图书馆里面的书整个堆在一个房间里,这些书是没有价值的,只有把这些书安全学科、门类、出版社,我们它有序上架后,这些书才有价值。不管政府治理数据、企业数据、医疗数据、交通数据,各个行业的数据,要真正把数据用起来,发挥作用,我们把它进行分类、统一治理,完成数据上架的过程,这是一个必须要走的路。所以数字治理方面是数字化发挥作用的基础,完成数字化的“三通一平”。
完成数据集中和数据规范化过程中,其实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最核心的点,数据安全的问题,庄子之前讲一个故事“我们家里的东西,这个屋里放一件,那个屋里放一件,床里放一件,柜子放一件,小偷来偷,只能拿走一个,如果把所有东西放在一个箱子里面,谁来了,箱子直接抱走了”,当我们把数据集中后,数据安全就变成一个致命的问题,所以整个数据治理中,我个人认为怎么样有效的管控好数据安全,是我们做所有数字化推进过程中一个最基础的基石。当然,还需要上面怎么把流通做好、数据质量做好,怎么把数据共享的工作做好。
我重复一下我刚才的一个观点,一个推和一个拉的力量,在数字经济里面,把数字化完成的过程,把数据经过治理后,规范存起来,建立数据仓库,这个过程是一个供给侧所做的事情,而找到数据的应用场景,根据应用场景找到需要的数据,利用数据在这样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产生价值,这是需求侧的事情。在数字经济过程中,拉的重要性比推的重要性更高。在供需关系中,需比供更重要,这是场景化大数据应用,是区别数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
后面我快速给大家汇报一下中国联通在大数据应用领域,我们都在哪一些场景做了尝试,做了实践,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产生了什么样的价值。还有联通本身是一家运营企业,我们自己也在做数字和转型,所以我们把自己企业的数据做了全国性集中,正是我们对全国通讯应用数据做全国集中,构建了我们为外部客户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基础。如果说我们要从场景的角度解决数字化转型或者数字经济推进的话题,我们在场景里面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独某一项技术,所以中国联通把原来云计算公司、大数据公司、互联网公司、智慧安全公司、系统公司整合起来,主要是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的。
举例,在去年抗疫当中,中国联通大数据公司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两个表彰,行业先进集体。因为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和能力为抗疫做了很多工作,比如2020年1月22日武汉封城后第17个小时,中国联通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封城之前15天离开武汉和湖北的人的去向,这些数据对政府后续防疫戒备欧非常大的价值。
再比如,现在国务院电子政务外网上有中国经济运行监测平台,由中国联通数字公司提供平台服务和运营。去年后期复工复产期间,我们提供复工复产平台,后来变运行监测平台,利用运营商数据、电力消费数据、民航旅客数据等等,我们对复工复产的进展和经济运行状况给出一个更精准的研判。如果说这些大数据在这些应用场景中能够发挥出作用和价值,那为这些应用场景所提供基础性服务的数据本身也就有了价值。
再比如,中国联通对广东省政府提供大数据政务数据管理和运营服务。广东是全国在数字政府领域做得比较领先的一个省,它们成立了一个数据广东公司,做整个广东省电子政务平台运营,在这个电子政务平台上会产生非常多数据,这些数据怎么样发挥作用、产生价值,为经济运行和社会治理提供服务,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在广东采用的模式就是三权分立,联合提供服务的模式,数字广东提供广东政府平台,它是产生数的,联通数科做政务管理和运营,还有公安部1所,它们是做政务数据在产生使用过程中数据安全的监管。有了这样的场景,电子政务各类数据才有了它的价值。实际上先有了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实现数据规范和标准的统一,实现数据接口和数据应用统一规范,才能有后续的应用。对于企业,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是“政府热企业冷”的格局,这个判断基本上和现在实际情况很吻合,埃森哲出了一个报告,它分析了中国170家上市制造业企业,其中4%的企业从它的数字化运营中产生了明显的收益和价值,19%的企业在它的数字化转型当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没有看到特别显著的价值创造。其他的都属于没有启动数据化转型这个进程,或者数字化转型不成功。
有一个报告,看了全球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粗略数据是20%左右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基本成功,80%或者是失败或者是没有成功。但是现在做数字化转型大概跟199几年时,企业上ERP的阶段差不多,199几年时企业里做信息化的都有一个共识,上ERP是自己找死,不上ERP是等死。我们现在再看所有的企业,还有任何一家企业没有上ERP吗?规模以上的企业没有一家不上ERP。可能上ERP的过程中,很多企业是很痛苦的,甚至因为上ERP最后企业垮掉了,但是不上的肯定最后都不行了。这个数字化转型也是这样的情况,数字化转型推进的难度很大,成功率很低,但是如果不做,可能就没有了未来。
好数据在不同行业都可以产生价值,比如说金融行业,最简单的一个例子,以前的生猪养殖场,它们要去银行做贷款非常困难,现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后,对存栏的猪可以变成资产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这是数据要素对金融方面的帮助。再比如说很多养殖场一头猪死了,他们会把死了的猪去保险公司进行索赔,接下来他们会把那头猪拉到另一个养殖场,再用这头猪向保险公司索赔,车险里面有骗保的,养殖场里面骗保情况更普遍。现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户或者养殖场骗保的情况,这样保险公司对于上了数字化手段的养殖场,愿意降低保费,这就是数字技术、用数据要素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实际上是混合应用,金融领域、农业混合应用。
工业领域,数字技术可以发挥非常多的作用,除了企业内部,包括企业和上下游之间以及整个产业之间。所有的一切,数据运营和数据安全是基础性保障,数据安全如果破了,楼就塌了,因为地基没有了。数字运营因为数字化技术发展得太快,我们并没有做好人才的准备,所有的政府、所有的企业都去拥有自己专业化数字化人才队伍,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些专业的运营企业给这些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当然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服务不是某一家企业就可以完成的,中国未来数字产业的发展至少有20年的黄金期,2019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36%,我们“十四五”规划和2030年远景规划讲到,2030年希望实现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0%,50%和66%还差16个百分点,所以至少有20年数字经济服务领域中是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从联通开始到新华三到行业内各个企业,大家可以携手共同为数字经济发展、大数据产业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李总的精彩演讲。再次我们几位主讲嘉宾感谢!下面进入今天的发布环节。让我们有请中共铜仁市委常委、副市长闫晓青进行《场景大数据白皮书2.0》发布。
【中共铜仁市委常委、副市长 闫晓青】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场景大数据白皮书2.0的发布,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新型的战略资源和特殊生产要素,有人把数据和石油相提并论,可见数据的重要性。
今年2月份,习主席视察贵州市对贵州大数据给予充分肯定,并提“要在事实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铜仁市和安顺市政府以及各市州政府积极建立大数据战略,在大数据应用上百花齐放,平台经济上上风生水起,城市数据生态初步建立,政府治理更加有效,大数据发展的多项指标领跑全国。
去年7月,我们在总结实践基础上,推出《场景大数据白皮书1.0》,揭示了数据运营基本规律和典型特点,首先是数权特殊性,一数多权,刚才梅院士也提到了这个数权的确权问题。二是数据与场景高度关联。三是数字消费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场景大数据内在联系是数据。五是数据是特殊生产要素。
场景大数据白皮书1.0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1+1+N数据模式,铜仁市和安顺市共同组成项目组,推出了场景大数据白皮书2.0,1+1+N数据运营模式是场景大数据白皮书2.0的一个创新,第一个“1”就是指数据资产化,以行业数字化和行业数据治理构建数据治理的生态体系。“1”数据要素化,数据主体自主管理平台、城市公共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城市数据治理平台构建的数据运营体系。“N”就是数据价值化,聚焦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以及数字化治理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构建百花齐放的数字社会以及数字生态。
数据要素市场构建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首先选择1+1+N模式为第一步,打造数据要素一级市场。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的推动数据在不同主体以及不同场景之间的有序流动,让更多元数据主体参与到数据要素流通体系中,不断迭代升级,不断完善数据运营模式理论化、体系化,逐步推出数据要素二级市场,我们目标建立一个有序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我们的场景大数据2.0白皮书,分成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场景大数据的价值;第二章数据资产化,第三章数据要素化,第四章数据价值化,第五章基于新型智慧城市数据生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场景大数据理论,推出场景大数据白皮书3.0,以及场景战略、场景竞争力,用与时俱进理论体系,指导场景大数据应用实践。
最后,我正式宣布《场景大数据白皮书2.0》正式发布,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闫市长带来《场景大数据白皮书2.0》精彩讲解。梅宏院士在演讲中指出了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应用是重要推动力。于英涛先生也提出“没有数据的场景是花架子,没有场景的数字是死数字”。刚刚闫市长所做的《场景大数据白皮书2.0》发布让我们受益匪浅、眼前一亮。构建数据治理体系,实现数据资产化,推动数据要素化,培育数据要素一级市场,“一数多权”促进数据流通。场景大数据为数据的共享融合,真正成为生产要素提供了全新实践路径。我们应该为这贵州能够提出有如此有高度的理论,为铜仁、安顺潜心研究和实践点赞。
刚才在主题演讲中,嘉宾们发言虽然角度和切入点不同,但不约而通的形成了“场景是驱动数据要素化的核心动力”这样一个共识。然而,数据如何通过场景实现要素化、数据与场景的怎样共生共融、数据的权属如何界定、数据要素市场如何培育、政府部门应该如何履行其监管职能,这一系列与数据要素化相关联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去深思、去探索。
那么接下来进入圆桌对话环节,让我们有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部主任单志广;腾讯云副总裁罗朝亮;同方股份副总裁周侠;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智能事业部总经理兼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宋雨伦。
有请各位嘉宾上台入座。
【主持人】数据有很多,怎么从数据中发现自己的结合,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困惑。
首先请问单总,您怎么看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使用价值?
【单志广】谈到数据价值,我想到蜜蜂酿蜜,蜂蜜肯定是可以变现、卖钱的,实际上蜜蜂采蜜的价值远大于生成花蜜的价值。有的生物学家说,如果没有蜜蜂可能没有地球,就没有这样一个生态体系,没有这么一个万物生长的环境,当然还包括蝴蝶等其他小昆虫,都是进行花粉传播的。
数据,我们可以进行数据集,可以在交易所变现,这部分价值和把数据融合到千行百业五,发挥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推动作用,这个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数据真正的价值,未来信息时代就跟阳光、空气、水一样,无处不在。所以无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智慧城市还是数字乡村,还是我们其他方面的场景,数据都是一个催化剂,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数据是0和1,给所有产业、万物以及所有的原子结合后,构成了整个经济社会的改变、治理模式的改变,还有社会发展观的改变,这个价值是巨大的,所以我们考虑价值的时候不要只盯着数据本身可以变现的部分,还要考虑对经济社会溢出的效应,所以大数据的价值是泛外的外溢价值。谢谢。
【主持人】周总,您觉得怎么让海量数据最大价值化?
【周侠】我认为数据本身产生不了价值。我是同方的,2006年我提出数据资源的概念,包括到2010年提出数据资源化、资源价值化、价值智慧化,后续提供了很多,刚刚很多嘉宾也提到数据的确权问题、安全问题、运营问题,包括场景驱动,其实数据本身自己是产生不了价值的,场景驱动我个人认为场景驱动应用产生价值应该加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刚需。没有刚需驱动,大数据本身很难自己产生出价值。
举一个例子,现在有一个最大的应用,健康码,现在没有健康码你们敢出门吗?敢坐车吗?敢吃饭吗?不敢。突发疫情,使健康码和防疫大数据应用产生了巨大的价值,这是外驱。
还有内驱,管理者,我们在做交通大数据,交通政府的管理部门为了解决拥堵问题,为了解决政府对它的考核,交通安全、交通拥堵的考核,必须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内驱解决了价值问题。
我的观点是,我们同方做应用很多,2006年我做的场景很多,包括各行各业的,但是最终相对比较成功的并不多,原因是我们没有花精力挖掘它的需求,而更多是挖掘它的技术,挖掘它的场景。场景背后一定有刚需,我们大数据从业者包括大数据应用者,应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关注如何解决我们的刚需问题,然后用大数据技术以及大数据观念去解决它,挖掘它真正的应用价值。
【主持人】不知道在座各位嘉宾有没有从北京来的?还是有很多的。我想说一个我身边的例子,刚才你说了交通拥堵的问题,我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数据让交通更拥堵?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光华路办公区,以前车道划分虽然不能说很合理,但是不会很拥堵,前两天北京市光华路重新划分车道,对面央企重新建立起大楼后,我们这条路越来越拥堵,不知道是不是大数据规划的,以前左转车道只有一条,现在有两条,现在右转跟直行一样等红灯。我平时上下班不经常左转,但是我很羡慕左转的车,左转的车有两条车道,而且没有什么车走,我们直行要排好几百米。因为我们职业特点,我们不是朝九晚五上下班,有节目就去,没有节目的时候有时候去,最晚下班10以后,不管我什么时候下班,直行车道永远堵,左转车道永远空。
【周侠】这是大数据没有应用到位的问题。
【主持人】大数据可以应用得好,但是要有个人感受要素在里面,至少我个人的要素没有在里面,这是为什么?
【周侠】刚才您提到的问题很多,包括杭州,是我们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很重要的地方,杭州依然很堵,交通数据相关数据是否能够融合,就是数据融合或者数据生态,光靠交通一个部门或者两个部门的数据很难解决你刚刚所说的问题,包括疫情,刚才很多嘉宾谈到,疫情有交通数据、安全数据、保健部门的医疗数据,由于外部大的压力,使数据自己形成高度融合,假如说没有外部压力,是融合不了的。交通数据不光解决交通部门的数据,包括驾驶者的需求数据,包括周边建筑人流数据等等,要把这些数据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模型、算法,包括知识图谱、数据链到数据生态链,最终形成解决方案。你们电视台这个环境可能跟其他环境不一样,必须形成数据联动,才可以真正解决城市或者局部的数据安全,或者数据交通拥堵问题。
还有管理者的问题,管理者对数据应用、数据安全、数据使用的初衷是什么,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刚需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刚需解决问题的驱动,光有场景或者光有数据基础不行,数据不是核心,是基础,场景是环境,是它的载体,刚需者是核心。
【主持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重因素协同考虑。
只通过公司名称,可能罗总比较有发言权,腾讯云,既然您是云,您掌握的数据可能比我们在座的多一些,您怎么从您掌握的海量数据中发现价值,您觉得什么样的数据是有价值的?腾讯会怎么用这些价值?
【罗朝亮】我们提供的是工具,不是数据。其实数据有自己的主权的,数据的主权到底是谁?数据流转过程中,它的价值怎么体现,怎么交易,包括应用创新、服务创新怎么去用,大家都在思考。腾讯作为互联网企业,有很多平台产品,腾讯会在这些平台产品上发展这些能力,这些能力更是一种对数据的分析、建模、支撑的能力,单个数据价值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整个数据集中起来,通过一种工程的方式,可以建模、分析,通过解决特定场景的应用,才能实现这些用户的价值。所以每家企业都有自己聚焦的点,腾讯一直提倡,我们提供一个连接能力,我们提供一个服务能力,我们更懂得怎么为老百姓提供一些高价值或者说有很好体验的应用。比如说一个典型的案例,我们做了广东省粤省事,可能在民生服务商开创了小程序载体,为老百姓价值提供服务,但是整个体系里面,腾讯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能力、算法、模型,而不是提供数据做什么事情。腾讯的价值,在于对数据的理解,对人的行为的理解,以及在生态体系中,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研究下,未来在数据社会建设大潮下,围绕数字经济、围绕数字产业、围绕数字政府、围绕数字生态,做一些自己更有价值的事情,我认为这应该是腾讯未来要做的。
【主持人】罗总就说了一个意思,我们虽然掌握了很多数据,但是我们并没有滥用这些数据。
我想请问单主任,听说您在数据要素市场做了很多研究和探索,具体内容是什么?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
【单志广】我还是一个学习者,数据要素市场国家也发了文件,各个地方也在探索。数据要素怎么变成资产,大数据发展这么多年,数据要素市场每年建立起来,数据作为一种商品、交易品,这种交易过程或者说价值释放的过程,目前在方法论上、机制上、制度上,甚至规则制定上,我认为还缺乏行之有效,成形可操作的指导原则。
目前大家谈了很多,各个领域的都有,场景非常多,我认为场景是对的,大家过度局限于场景也有问题,数据的核心价值,要真正打通很多场景,而不是数据要固定到某一些场景上去,初期我们要通过场景牵引数据,体现它的价值,实际上数据就像人的血液一样,无孔不入,不能说今天研究肌肉大数据,心脏大数据、骨骼大数据,有四肢血、心脏血、骨骼血,数据要市场化,需要数据无处不在,普适的模式,真正建立起市场的规则体系,对传统由原则构成的要素体系,比如说土地、资金、物流等方面,都很成形,但是由0和1构成的数据要素市场,我认为目前还在探索过程中。甚至我认为我们现在有一些方法、视角、观点,再过五年、十年可能是不成立的,或者有可能被取代掉,被更好的理论和方法取代掉。所以数据治理,包含现在要素市场,核心要形成更好的数据治理体系,但是数据治理过程中,我们如何共享,如何开放,如何交易、定价,这些机制我们都是用工业时代、农业时代的思维考虑信息时代的东西,我认为本身最后随着历史发展,就会出现被颠覆,或者出现被革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经验的积累,因为中国国情还是四化同步,我们不是纯粹信息化,我们要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发展,所以数据要素市场,要跟中国国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不能好高骛远,想入非非,要落在每个地方经济发展实际考虑我们的要素市场,怎么建立数据治理,怎么提出合理的规则体系,这个我们业界还要不断创新,还是一个开放的话题,比如说我们搞了电子政务、智慧城市、数字政府这么多年,共享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掉,数据什么时候共享。后来又谈开放,但是怎么开放。要素市场交易,这是价值释放的过程,但是如何有效交易,这些都没有完全彻底解决,所以有的专家观点我很有启发,就是说Open,当我必须要开放的时候就开放,国外可能搞数据开放运动,把政府数据局放在网站上,我们的国情,各个场景的数据能拿出来开放吗?它的质量、权属、权限、管理要求都要解决。还有Share,我们要共享,一定要有需求,就是刚需,没有需求的共享一定是假共享,没有办法持久。所以我们做了很多人为设想,你们都共享了,大家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取出,实际上很多共享交易平台效果不好。就像智慧城市,要跨领域需求,牵引有效、有序的共享。
最后是定价机制,是所有权、交易市场行为如何定价,如果这些机制没有成形,没有变成法规,没有变成制度性规划要求,只是实践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就还不是成熟的要素市场。“十四五”是到了真正要把数据释放价值的过程,我们正在开启这样一个进程,我们现在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没有现成的知识和经验。
【主持人】只要有市场就有交易,只要有交易就要定价。单主任说到一个关键词就是颠覆,怎么颠覆我们的这些认识,罗总您怎么看?
【罗朝亮】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创新。数据要素已经成为国家大的战略,未来围绕数字经济、数字中国,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命题。数据应该怎么流转、交易,怎么在场景应用中发挥它的价值,现在我们在做很多项目的过程中,就像刚才各位嘉宾分享的一样,政府很热,企业比较冷,或者行业比较冷,为什么?因为这里面没有法律基础,或者说没有行业的先例,大家在这里面试图尝试一些东西,我理解就是任何一种新兴事物,或者给产业带来巨大变革的东西,当无序性的时候,或者这个东西很多的时候,一定是颠覆性的东西,有的东西是很明确的,它是确定性的东西,不是颠覆性的东西。所以我认同这个观点,从无序到有序,没有法律我们补法律空白,没有数据产业,我们要发展数据产业,或者说颠覆性变成一种现实,未来围绕数据,整个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所有社会发展,都会有一种新的形态、新的模式出现。原来我跟很多领导沟通的时候,也经常分享自己的两个观点,一个是数字社会中,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原来在物理世界中,通过一个摄像头可以管理远程的东西,看到远程的东西,通过眼睛可以看到眼前的东西,在数字社会,围绕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中,整个社会形态是怎样的,在数字空间里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很多存在未知性,我们用已知方式、已知平台、已知规范,处理数字社会里发生的事情是不合适的,或者不能进行完好匹配的,所以数字空间里,一定要有新的能力、新的方式、新的纪律、新的稳固的生态体,要有这样的方式。二是这些数字到底可以产生什么价值,带来什么变化?如果在座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说都知道数据可以做什么,可以实现什么场景,就是解决确定性的问题。不确定性的问题怎么解决?原来我们做系统、做项目,就是炒一盘西红柿炒鸡蛋,现在锅碗瓢盆放在这里,数据也放在这里,数据可以和其他菜混合一起炒,但是是什么口味的菜,需要发挥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共同创造创新,这方面的机制体制相较于原来信息化建设模式、方式,应该会有一个较大的变化,才会在数据要素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推动。
【主持人】西红柿炒鸡蛋,周总在公司负责大数据业务的,这个菜怎么炒才能色香味俱全,如果只有一颗大白菜,怎么雕出个花来,让它成为满汉全席?
【周侠】既然谈到市场就要回归市场本质,回到市场本质,就回到交易本质。我们现在一步到位解决所有问题很难,包括炒菜问题,数据多样化问题,各种各样的情况。既然回到市场本身,数据交易,数据资源交易,应该回到最初的本质,比如说人类起家的时候,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产生交易是易货贸易,一头牛换一头猪、一头羊,想吃猪肉就去换有猪的,这是出于刚需本能。这种交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自然会找到很多规律,产生了货币,通过货币的价值去置换。这是一个发展过程,所以说数据的市场化交易也好、贸易也好、发展也好,一定有本质,比如说A部门数据和B部门数据,各自有自己的确权,由于刚需存在的时候,它俩之间产生数据易货贸易,我拿你数据产生价值,你拿我的数据产生价值,这两种价值对等一定会产生合作。现在我们不一定要快速一步到位,通过交易才能发生数据确权、安全、对价问题,慢慢形成规律规则,在国家《大数据法》法律制定下,才逐步到规范、科学合理的轨道上,这样我们数据价值的挖掘、刚需才能回到真正市场环境下,才能使大数据产业得到正确客观合理的发展。
【主持人】刚刚周总提到数据的挖掘,我还想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去年疫情期间因为我们节目也减少了,在家休息时间变长了,不太能出门了。我在家某一些平台上买了几瓶威士忌,在家里喝。后来我发现喝这个不行,容易胖,喝完还要出去跑步,把这个代谢掉,后来我就戒了。但是只要我上这个平台,就会收到相关推送,没完没了。只要有一天我决定搜一双跑鞋,虽然我肯定不买,但是我发现推威士忌开始停了,开始推体育用品了。所以我们充分意识到,确实数据也是生产要素的一部分,对一些商家来说,贴上生产要素表现,除了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类似这样的例子,单主任可以举其他一些例子吗?
【单志广】没有数据是死活不行的,但是现在很多领域并不是没有数据就死活不行。只是有了数据,经济增长更好。只有数据到了没有数据时,这个产业这个服务就走不下去。就像金融系统,如果没有信息系统,整个金融系统是运转不了的。像政府,除了数据还有线下服务方面,我们工厂也在转向智能工厂,但是现在有一些企业没有数据,用原来的自动化工艺,仍然可以进行制造的,有一些传统的工匠,仍然可以用手工、传统工艺进行制造,所以制造水平的高低某一些领域跟有没有数据无关。有一些大师做得特别好,比机床、数字孪生、机器人做得还好,所以这个领域数据就不是特别重要的要素。
我举罗总他们这个平台,腾讯微信,我认为在座所有嘉宾,如果一天不用微信,很多人会抓狂,我们放眼望去,很多人在低头看手机,低头这些人80%的人在看微信,微信社交数据已经成了很多人死活都需要的东西,就是刚需。腾讯发布数据说,中国老百姓每个人在微信上平均驻留时间超过90分钟,每天十多亿人要上微信,有7-8亿人看别人朋友圈,这个数据量非常大。这就是现代人要生活必不可缺的要素。
数据要素市场构建或者数据价值变现,用现在的技术实现不了有效数据的交易或者确权,要做好数据确权,包含过程的跟踪、价格动态调整:第一,区块链成为普遍性应用。我们所有信息化系统中,80%都是上链后,上午清华校长讲到,量子信息有了突破性发展后,大数据英文是Bigdata,是我们搞不定叫大数据,因为量又大,又是局部化问题,需要短期内快速处理的问题,大数据是人类对快速发展数据的困境、恐惧感,所以叫BigData,否则可以用其他数表示“大”,很多地方成立大数据局我是不认可的,因为大数据是贬义词。数据资源管理是没有问题的,可以一百年不动摇。数据要素,数据价值要发展,现在很多领域没有到没有数据不行的地方,现在很多技术没有到真正抓取信息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确权、定价,才能知道使用的增益,没有精细化到这样的程度。所以我们这个社会还要容忍它,留有余地,数据要素未来50年、100年才能建起来,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很多新的技术、区块链、量子信息要充分发达后,技术足够强后,我们今天所谈的、想不清楚、弄不明白、绞尽脑汁的交易/定价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这是我的观点,有一个等待过程、深入发展的过程。
【主持人】单主任讲话过程中,连院长默默注视了您很长时间,估计连院长有话说。
【连玉明】数据要素是一种新型生产要素,现在我们所谈的数据要素,实际上是数据化的起步阶段、初步阶段,我们还不知道数据化要素究竟是什么,但是它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我们先不讲数字要素的价值化,从数据要素作为一种新型要素来说,它和传统生产要素相比,它的基础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土地、资本、技术,在我们传统的生产要素中,这些生产要素的基础是物,是物权,基于物权生产要素配置的,从数据要素来说,数据是物吗?显然不能把所有数据看作是物,如果数据不是物,那是什么?这就给我们带来,以什么样的思维去判断数据要素在市场中的有效配置问题,让数据要素如何价值更大化的问题。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场景驱动数据要素化的问题,数据要素价值最大化,在现阶段要依赖于场景,场景为什么能够使数据价值最大化?因为场景具有流程化的过程,数据在采集、重组、关联分析一直到研判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场景可以是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主持人】曹先生,听说您在国家气象局工作,我想给您讲一个故事,前两天我去了国家气象局,去了一个很熟悉的同事的办公室,我跟他说“你们这个天气预报还是很科学的,怎么能预报准确呢”?他说我们靠会商,就是我们几个人一起研究一下后应该怎么着?我说还有什么方法吗?他说预测,就是看一下以前这种情况会发生什么,我们预测一下现在会发生什么。所以我在某种情况下觉得,我们的天气预报更像是一种把大数据作为生产力,作为生产要素的一个标签,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是不是这样?
【曹晓钟】首先气象的定位是一个公益事业,我们做气象的工作,用数据是我们在大数据概念出来之前就在用的,用数据是为我们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减轻或者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所以我们这个没有经济效益,但是有社会效益,这是我们我们根据单位属性而定的。
从气象角度来说,数据要素化和市场不太一样,因为我们单位属性确定它的公益性,但是某些方面是类似的,如果没有完整准确连续的数据,我们的预报就做不好。刚才你说的“会商”只是后一个环节,前面用大数据建模、预报,最后预报结果后,有一个会商的环节,就是相互结合起来。气象大数据跟今天讨论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主要不是市场做法,完全是公益的做法。
【主持人】谢谢曹先生。我加在购物车第三方平台的商品,这种数据究竟应该属于谁?连先生,您认为呢?
【连玉明】数据和其他物品最大的区别,它是一数多权,从物来说是一物一权,这个物是我的,就不是你的,如果我的东西你要拥有,顶多转让或者处方。但是数不一样,但是也可以是很多人的,一数多权还表现为数据在采集、存储、关联分析、激活、应用的过程中,我觉得会产生不同的主体,所以数据的所有权和数据的使用权在很大程度上是分离的,也就是说数据所有者不一定能产生价值,而使用者却能产生价值,使用者产生价值的过程中,往往是其他的方式,比如说算法,算法使这个数据产生了价值,那这个主体是谁?所以数据的主体和数据的个体,这两个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数据作为一种要素最大的难题。
【主持人】说到困扰,李教授的价值就发挥出来了,李教授您是法学方面的专家,您能否给一个终极定位,这个数据究竟是谁的,如果个人隐私被侵犯了,我们应该找谁?
【李爱君】首先我们从最根本的数据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我们利用数据还是利用数据所承载的信息,如果单纯一个01符号没有任何价值,如果01符号承载的是信息,这个数据就有了价值。它所承载的信息,呈现的还是01符号,这样的符号经过我们的处理生成更有价值的知识、情报、信息。我们所特定的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个体,如果数据是01+所承载的信息,这是目前《数据安全法》里规定的数据定义。还有欧盟数据市场法案也是这样定义数据的,对事实、事件的一个记录,这意味着我们所说的数据是数据01符号加载所承载的信息,这里面要分层,分层了归属就很容易解决。如果只谈数据01符号,如果数据是双层,一个是01符号,一个所承载的信息,数据的归属就很清楚,谁收集了、谁进行结构化了,也就是说这个占有者,对数据是所有主体,占有者怎么使用所承载信息的数据,就看所承载信息的内容,如果承载的是个人信息,就按照我们现在对个人信息相关的立法和规定进行收集、处理、使用。如果承载的是知识产权的信息,有知识产权法律的规定,甚至这个和原有的传统的物是不一样的,传统的物是一层的,数据是双层结构,数据+信息,占有者是占有数据本身,但是怎么处理和使用,是由信息决定的。所以这样个分层就很明晰了,到底数据怎么归属,怎么使用和处理,比如说你提到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所掌握的数据,不外乎分为个人数据和非个人数据,你收集个人数据信息,我们有相关《网络安全法》《民法典》这是我们法律层面,个人信息保护。信息要怎么收集、使用、处理,是由信息决定的,数据和信息要截然分开。
还有场景大数据,场景是数据应用层面的术语,如果法律层面,我们不会分场景,任何一个场景都是同样的数据,这个数据也不外乎个人数据和非个人数据,而且对数据处理,就是收集行为、使用行为、删除,数据立法和传统立法不同,传统立法或者以个体为出发点,或者以行为,以权利、以主体,数据立法一定是数据+行为为核心,以行为为起点,为什么以行为为起点?数据从有了人类开始就存在了,当时我们没有谈数据立法或者现在的问题,就是因为产生了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是行为,以行为为起点,数据+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谈到的场景。
【主持人】宋总,您认为数据所有权应该怎么划分?
【宋雨伦】这个事情是一直在争论的话题,我之前特意把李老师请到公司,做过深入的探讨。我们今天讨论的所有都是聚焦在“数据”两个字上,讨论权的归属。事实上来说,对所有数据变成价值的过程中,大体有六个层次: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影响等六个层次。就像李老师所说,我非常赞同李老师的观点,我们要看不同的层次,这个过程中,结合大量人的智慧,然后产生价值,一步步提升。数据+人类智慧会产生变革,这种变革就是价值。我个人观点,讨论某一个具体的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可能有价值,但是不要拘泥于这个事件上。中国联通去年疫情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我们考虑六个层次的基础上,还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层面,二是市场层面,三是个体层面。在特殊场景下、特殊环境下,国家层面来说,我们不要讨论使用权、所有权问题,没有选择,就这我们土地、石油一样,但是企业层面、市场层面,这个层面来说,可能会引入以前传统的以物换物,形成一个中间等价物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也走不通,原因在于这个安全场景。因为场景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它的密集,使用权限的方式,以及价值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当个体层面来说,好多人都觉得,这个数应该是我用的APP,我产生的数据,我的身份证号、手机号是我的,现在反诈骗,如果你不贡献这些数据,这些损失又谁承担?所以这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靠我们有了法就能解决的问题。
之前跟李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包括欧美的大陆法系、海洋法系,还是要结合场景吧,就是三个层次,国家、市场、个体,然后结合我们的行为,结合我们最终数据能够带来的价值六个层次,通盘考虑,所以未来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规章制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可能也是分层次去建立。
【主持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宋总告诉我们,不要拘泥于所有权的问题。连院长,您的《数权法》里面拘泥于所有权的问题了吗?
【连玉明】以往我们讨论数据要素,所有的专家讨论数据要素市场化过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问题,就是数据的确权。
【主持人】我们再听一位嘉宾看法,我想请问吴月凌吴总,我了解到吴总是做电商的,您一定会用用户的数据,您觉得是不是应该拘泥于所有权究竟该属于谁?您跟宋总观点是否一样?
【吴月凌】我来自杭州。刚才大家也频繁提到杭州,我感觉杭州或者说浙江、贵州都有一些共同属性,我们从政府领导到从业者到企业,都非常注重数字、数据的发展。我来自于盘石集团,我们集团做了两个事情,会频繁用到很多数据,一个是我们直播电商,去年变成了万亿规模,我们集团也做了500多亿。刚才大家探讨比较抽象,现场这么多人,这是我很少见的,就是一个会议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么多人还没有离开,专心致志的探讨细节。这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可否具像到一个应用场景,问一下各位专家、从业者,比如说直播电商,从消费者看直播、买东西,就会产生数据,这些数据我个人消费者的数据,这些数据跟很多数据连在一起,才成为有价值的数据。主播所在MCN公司,有来过他直播间买过东西的所有数据,直播间所在的电商平台,或者阿里、或者京东这些平台,我作为顾客形成了这些数据属于谁?
【主持人】您觉得它属于谁?
【吴月凌】我想请问大家,如果大家认为是共同拥有的话,比例是怎样的?
第二,以后我们还是会规范起来,数据会明确它的所有权问题,制度、法规哪一年会实现?
【主持人】您倾向这些数据属于谁?
【吴月凌】我比较倾向于李教授所说的,谁把它整理规格化,变成一个有价值的数据,他的比例就大一点。
【连玉明】我还是要提问题,实际上我在研究《数权法》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我也没有办法解决。比如说第一个问题,我们讲权利,是谁的权利,到底是权利还是权益,到底是经济的权利,还是一个法律的权益,我的数据被别人非法使用了,侵犯了我的权利,侵犯的是我的数据,还是我的数据权?它到底是经济权利、财产权,还是说别的权利?比如说人格权,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刚才这位吴女士讲的到底属于谁的问题,我们基于什么来确定这个权利的,划分这个权利,计量这个权利的?比如说我们是传统要素、传统的物,那基于占有权,物权的核心本身是占有权,是我的就不是你的,所以我要搞清楚究竟是我的还是你的。但是数权、数据,本质是占有权吗?占有权能让数据最大化吗?我们搞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就是共享,如果我们立足点是共享权,基于共享权确定权利,那主体究竟有什么区别?所以我提出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讨论。
【主持人】最后想请问一下李教授,听了他们这些讨论,您从法学角度上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吗?还是说所有权某一些领域我们还需要探讨?
【李爱君】我们课题研究这么长时间,在我们法学界已经形成一个共识,数据不能用所有权保护,因为数据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它非他性。比如说人类在技术层面,有一个有动机技术,我们事先赋能了,我们不希望能量消存。就数据,它不是赋能,而是自然形成的,这个课题多人同时使用不影响,在使用过程中不消耗,而且不断在使用过程中增值,从这样一个永动机制课题出现,如果我们赋予所有权,彻底把永动机制的价值销毁了。
不用所有权,我看到《民法典》规定的民事权利,股权、知识产权也不适用。我发表过一篇论文,2017年把所有民事权利进行了分析,不适用数据。数据是新型民事权利一定是数据进行财产权的界定,这和原有财产权不一样,你即使占有了,即使是你的财产权,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一定回归到它所承载的内容,内容相关的法律规定要遵守,所以一定要分层。所以数据新型民事权利是分层的,有不同的权利主体,在信息层更是存在多个主体、多个权利、多个权利的内容。这是我概括的回答,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应用层面,如果跨场景应用会不会造成信息堵塞,信息相互打架的情况?
【罗朝亮】我觉得会有这样的现象,以我们内部工作汇报为例,领导说我想知道一件事情的结果,张三给的数据和李四给的数据不一样,每个人都从自己专业角度、自己的统计口径给出非常权威的数据,从数据获取的角度来看,不同的职能单位、不同的企业都有获取数据的一些渠道,大家都认为自己是非常专业的,我们可以有很多方式根性交叉验证,包括主持人举的气象台的例子,有一些会商机制。数据获取的时候是原始数据,不带感情色彩,不带目的性、不带场景性的获取过程,要保持它的中立性权威性,获取数据,针对不同场景应用的时候,除了主观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计算计量方式给出来的数据以外,用一些科技手段可以辅助提供一些更精准或者说更实施有效、更有价值的数据,这是互联网企业包括腾讯在内,包括在座各个公司领导,都在这方面致力于研究,用一些人工智能技术、算法、模型,不断的交叉验证,不断的验证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使得最终这些数据针对这个场景提供一份权威的数据,最近我们也参与了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这件事,腾讯也提供了平台能力,政务微信、企业微信数据采集的方式。
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方式和以前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出来结果后,政府允许有一定修订,基于历史数据或者国际上对人口普查的常规做法有一些修订,最后给出一个大家公认的权威数据。这里面交叉、冲突、堵塞的情况一定会出现,我们希望以更科学的手段推动,让这些数据走向实时有效,帮助政府领导决策,帮助产业发展。
【主持人】宋总在使用数据应用有有类似的现象吗?或者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宋雨伦】通过数据治理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去年疫情期间我们统计一个指标,就是过境时长,在一个城市里面待满多少小时算过境,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指标。坐高铁通过武汉市,虽然是封城了,货车不可能绕着走,或者我们到了杭州,到了济南,旅游究竟停留多长时间算过境,因为涉及14天所有的驻留地。
【主持人】有人说是4小时,准确吗?
【宋雨伦】刚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后来经过优化,我们做了分门别类的判断,有不同场景、情况,我们做了修正。
【主持人】现在是什么结果?我昨天夜里12点到贵阳,早上9点还显示我没有来过贵阳。
【宋雨伦】怎么修正,现在还不能说。想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定义口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据最终不管想做什么事情,还是要解决具体的问题,问题的解释是我们层面的知识和价值,如何定义数据标准和数据口径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联通经历了很多关于自己内部数据的记录,包括数据目录字典的解释等等,我们帮助政府去做数据解释口径的明确。我们也参与了第7次人口普查,直属地判断的标准是很难的,我们做数据治理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明确起来,还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打架、不同解释口径的问题,至少我们现在是用这种方法推进相关的工作。
【主持人】很多事情上我们没有明确和量化的标准,合规、有效是很多人非常关注的。周总,数据要素市场建立过程中,合规有效您怎么看?您的工作实践中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
【周侠】合规这个话题已经说了很长时间,数据合规我个人感觉不是说谁想不想合规,其实都想合规,但是合规的周边因素非常多,比如说数据的安全因素,政府数据、2C端数据、个人数据都不一样,包括确权问题,很多是合规性问题,导致你无法确权。政府的涉密数据、脱敏后的数据都不一样,我个人认为合规性的东西,应该在所有大数据产业中放在比较靠前端的位置,通过不同的应用确定一些东西,后面的路才能走。杭州的吴总谈到说,这些数据到底是谁的?其实这是合规性来确定是谁的,而不是单一说是谁的,如果我是消费者,我肯定说是我的,你拿这个数据到底干什么,你拿我的数据服务我,我肯定可以给你,如果你拿我的数据干别的,肯定是另外的概念,单一数据是无效的,通过数据演绎成信息,就要掰扯掰扯了。合规性问题,目前这么多要素里头,合规性应该先行一步,哪怕走出一点问题,走出一点毛病都不怕,总比不走强,最后很多路走不通,就是因为卡在这儿了,包括跨部门数据交换、应用。我们做了很多业务,走得比较好的都是局部业务、内部业务,比如说委办局自己的话,可以做,稍微跨出一点边界就麻烦了,要素问题马上出来了。
【罗朝亮】这事让我想到了做安全系统,现在安全体系有一个零信任感觉。最早我学网络的时候,这是一个信任域,这个一个非信任域,信任域里面,也有可能通过供给变成一个泄露点。所以现在腾讯也在带动零信任安全体系的建设,在合规话题上,现场听了各位领导、嘉宾探讨,冒出一个想法,是否在数据合规性也存在着这种可能性?数据不断产生,采集的目标对象、方式不断变化,物联网有区块链各种东西,技术是不断演进的,不断有新型数据,包括多样异构数据,种类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合规管理的边界,永远是对已知的东西有一个约束,我们也期待这个市场更加合规,有相应的法律、相应政策支撑。面对新的数据如何做创新,如何围绕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做一些前人没有做的事情,一定会突破常规的东西。我们也试图构建一种零合规的机制和体制,使得新的超越边界的事情出现的时候,我们有能力快速补上来,通过机制的修订,通过整个方式修订,让这个机制快速补充进来。所以合规就像我们内部谈安全一样,安全永远不会受到表扬,为什么安全斗争没有止境,今天补一个漏洞,明天又出一个,所以合规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可以不断修订,形成一套机制,我觉得机制可能更重要,具体是什么,我也不太专业,各位领导、各位专业人士,希望未来给我们一些指导。
【主持人】各位嘉宾今天都提出很多困惑和问题。我想请问单总,政府监管部门,究竟应该在数据使用上发挥什么作用?
【单志广】政府和市场是双向互动的,政府发挥作用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要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也有政府职责,合乎经济、社会管理,经济要素构建中,要发挥生态构建者、规则的严明者,价值释放者,没有规的话,要实践,通过政府规则建立、引导,规则是演进、动态、调整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政府要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真正的规则建立要通过市场的实践,行业的应用,通过探索才能形成我们的知识,形成经验,才能固化下来。所以政府的作用,监管的规则是通过实践出来的,要形成一个生态的保护者,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观点。
【连玉明】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把安全监管搞清楚,就是数据安全跟数据主权的主线,这是基础和前提。在当前这样一个情况下,大数据发展、数字经济战略,数据安全前提下,数据主权的前提下,政府应该放开,数据要素进一步市场化,最大限度实现数据的共享,释放数据的价值。
【李爱君】数据要素市场的问题,首先,无论政府报告还是国家政策,其实是一步步对数据不断认知深入。一开始认为数据是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要素,然后是生产要素,再就是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其实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一定要落在培育上。为什么谈培育?因为要素肯定流通,要交换,交换一定要形成市场,市场一定要有秩序,秩序是由规则决定的,而且秩序一定是公平的,再就是数据要交换、流通,交易规则是什么?还有就是培育,市场经济从现实中,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市场经济,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也是国家干预的。数据要素的培育,一定国家要干预,这是漫长的,不知道何年何月可以形成,而且人类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如果政府干预怎么形成,首先数怎么来?从什么地方来?没有生产要素不会形成市场,如果通过政府来培育,首先就是公共数据、政务数据,这是我们掌握这个社会数据量最大的主体。另外,它的性质也很特殊,所以通过政务数据或者公共数据,作为国家对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一种干预手段,投放数据,如果相当于我们公共资源,以往更多国家监管方式是招投标,但是数据这个公共资源,国家作为一种投放市场,作为一种干预手段,不用招投标这种监管的方式,可以利用开放和共享的方式,其实欧盟的数据市场法案也是这样提到的,以公共数据为核心,建立数据市场,而且数据市场里面,就分了两类,个人数据、非个人数据,刚才前面的女士问到,整个行程数据归属,有是个人数据还是非个人数据,个人信息还是非个人信息,就看怎么归属,通过公共数据和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进行培育,培育过程中建立一种规则,数据要素培育和原有金融监管、管理不同,前面专家提到,数据治理,这是新型的管理方式,为什么说是新型的?就是因为以提升数据价值为前提,它并不是达到一个秩序和安全的目标,而且整个架构是技术+制度融合在整个企业治理结构中,而且重要的是责任机制。大家一定要提升对治理准确的认知,它不是简单的监管、管理,相当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从国家来说也应该在治理层面进行监管,不是传统的金融监管的方式,也不是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它是治理的方式,传统金融监管的方式,是补充立法不足、司法不足,要事前、事中、事后,但是治理是提升价值,保证安全,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横向牵制,纵向管理融为一体。
【主持人】听完专家学者观点,最后想听一下另外三位市场参与者观点,三位觉得我们的政府监管应该做到什么,应该管什么,什么是影响放弃不管的,任由市场调节的,先从宋总开始。
【宋雨伦】我从另一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联通数科数据智能部作为中国联通集团数据对外变现,对外服务的唯一出口,它央企的性质,注定做很多业务过程中,很多合规性是必须要遵守的,我们认为安全合规是1,其他都是0。政府对企业或者对个体也好,市场层面、国家层面以及个体层面监管上,或者是管理上,只需要给出规则就可以了,但是因为这个变现的过程有容易的,有不容易的,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数据泄露的案件发生,因为往往这种案件发生的时候,因为变现途径特别短,又特别快,所以短期积累出暴利来,所以从政府监管的层面来说,之前开过玩笑,看企业财报,如果企业利润太高,要查一查、看一看。从数据层面来说,我们还是要去管,更多是给指导意见,所以我们现在这几年,联通数科在市场上经历了三年多的摸爬滚打,不断探索,我们对自身的约束,从规章管理制度上,甚至包括对企业文化打造来说,我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数据价值观,结合我们自己数据运营的经验和我们服务省政府、市政府,各个地方大数据局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规章制度和服务运营过程,有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我们愿意把这些经验贡献出来,给到国家、给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部门,和他们一起分享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相信也会有利于我们怎么管。因为新的事物的出现,我们还是要培育、鼓励,所以不能一刀切、一刀砍,否则一下子管死了。
【周侠】政府监管很有必要,但是前面要做两件事:一是推动,二是考核。
所谓推动,大数据产业、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层的价值都懂。真正到应用场景的时候,政府作为一个城市行业主导者,首先要推动,通过推动考核,你是不是用这个技术、观点解决了很多问题,走到这步的时候监管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推动、没有考核、没有使用,谈何监管,没有运动员哪来的裁判,没有裁判,哪来的规则。
【罗朝亮】市场监管我认为就像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能力一样,政府应该在监管目标或者监管体系、监管相关法律配套建设方面,要多做一些事情,企业在这种监管能力实现上,多发挥一些价值。体系和能力是政府和企业紧密配合、共同推动的。刚才联通也说到,腾讯内部把个人隐私、用户数据作为腾讯的一个生命线,或者说安全的生命线,我们也有安全合规部,健康码业务也是我带着团队做的,现在健康码有15亿实名注册用户,这些数据都在政府手上,腾讯只是提供平台和冷藏,提供微信这种手段,使政府快速联系到老百姓、联系企业,使个人通行、学校复学、企业复工复产得以实现。我们也参与地方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数据平台建设以及安全体系构建,我们在数字广东以三权分立的模式进行数据运营,比如说数据所有权,现在还不确定,但是局办所有权是确定的,我们提供平台,联通负责数据运营,通过一些机制体制,现在可以让数据流转过程中,不至于数据的生产、流转、平台建设,在一家手里面,这样对数据安全来说是非常有效的。监管能力、监管手段方面,也是随着数据应用、数据场景不断推出,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我们作为一家企业,也愿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践,为政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或者说我们也愿意共创一种合规有序的环境,在政府的监管之下,数据经济、数据产业,才能蓬勃发展。
【主持人】听了各位嘉宾的发言,我最深切的感受是很多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还没有达到一定共识,相信我们今天对于场景大数据探讨,只是开端,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各位嘉宾的讨论会继续进一步促进大数据的应用,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感谢各位来宾参与我们今天的讨论,也感谢各位嘉宾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