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数字基础设施论坛"即将开始,敬请期待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欢迎大家前来参加此次"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字基础设施高峰论坛。我是本次论坛的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时至今日,数博会已经不仅是一场大数据行业盛会,更是全球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共同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的最佳产业平台。本届数博会的主题是数智变、物致新,今天的数字基础设施高峰论坛作为数博会上备受瞩目的分论坛之一,将聚焦数字新基建的发展现状,解读产业前沿动态,通过精彩的演讲与讨论,推动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有序、健康的发展,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出席此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及嘉宾。他们分别是:贵州省副省长陶长海,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三峡集团总信息师金和平,贵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贵阳市政府党组成员毛胤强(欢迎),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IDC圈创始人兼CEO黄超,欢迎各位领导及嘉宾莅临此次论坛现场,共话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未来。
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首先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近年来,贵州省推出多重利好政策,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下面,我们就有请贵州省副省长陶长海为本次论坛致辞。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陶长海】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
值此数博会举办之际,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多彩贵州,爽爽贵阳,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主题,共谋发展、共话未来,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贵州省人民政府,对大家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关心和推动贵州经济发展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贵州坚持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创新,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深入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全国第一,我们大力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建成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质验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基本实现30伏以上自然村通4G网络,建成5G基站3万个,通信光缆达到140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7万G。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对贵州大数据发展作出系列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为我们持续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根本的遵循,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加快建设全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的聚集区,全力打造全国数据算力服务高地,全国数据融合示范高地,我们将聚焦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积极布局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跨区域数字中心,数据中心质联网络,我们将聚焦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动数据中心产业链上下游集群发展,持续推进5G建设和大规模的商用,不断拓展新模式,培育新业态,作出新动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和保障。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贵州大数据的基础发展良好,前景广阔,我们热切希望与各位有识之士一起,抢抓信息基础革命和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重大机遇,携手通行、合作共赢,深挖大数据钻石矿,开拓数字经济新蓝海,共同谱写新时代大数据发展的新篇章,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感谢贵州省副省长陶长海出席此次论坛,并为论坛致辞。通过政策的指引,我相信,整个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在贵州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及更好的发展机会。
碳中和成为近半年来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数据中心产业如何实现碳中和成为现阶段产业上下游企业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主题演讲环节。首先,让我们掌声有请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三峡集团总信息师金和平带来《数据中心产业生态与零碳数据中心建设》的分享,有请!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三峡集团总信息师金和平】
各位来宾,我今天分享的是数据中心产业生态与三峡集团零碳素数据中心建设,实际上数据中心是一个产业链比较长,产业内容比较丰富的行业,今天我也是作为咱们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协会来跟大家在座的各位同仁把我们行业的一些认识给大家做一些分享。
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条曲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经济的时代的来临,我们现在IDC产业目前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战略窗口期,特别是去年我们国家为了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基建里面实际上新型基础设施里面最大的投资体量就是IDC和5G,5G网络是我们三大运营商,基础设施里面新基建占比重最大之一就是IDC这个行当,这些年IDC行业广义复合增长率在全球和我们国家来看在30%左右的增幅,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增速,我们平时GDP增长到6%已经很吃力了,但是我们这个行业应该说进入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发展的时期。
我们整个数据中心产业链主要上中下游,上游就是把IDC核心产业,就是我们对外租赁的基础机架提供出去,这个规模2019年将近4000亿的规模,从工程建设,这个建设就是机房的建设,包括土地的供给,勘测设计施工,再就是我们计算机设备,没有设备我们的云服务是提供不出去的,还有我们的网络带宽,电力供应等等,今天来了很多企业都是在这个产业链上比较著名的企业。我们中游的市场主要是为咱们整个社会提供基础IDC服务的,我们的机架的租赁和云服务也好,2019年统计分析将近是1500亿的规模,下游是蓝海,我们数据中心为各行各业的互联网的客户来提供广泛的服务,这个没有办法算,如果按照我们数据中心整个体量是万亿级。
具体来看,我们数据中心上游的工程建设基建,建设这一块的市场2019年来看我们是1200亿不到,89万机架,大概在1200亿左右,这个上游目前来看,相对于我们国家的基建市场是不大的,但是它有一个特点,它增长非常快,每年30%的增长这个规模是非常快的,最近的委员会接到申请,接到入会申请最多是这个行当,我们传统的施工单位要求入会,我们的机架供应商,包括数字能源等等,他们关注到这个市场的快速的增长,所以这一块是我们在上游这一块。上游还有一个也是围绕我们IDC,前面基建交付了,我们要把设备安装进去,每年我们现在保有量2019年315万架,平均每架上15台,上架60%来算,这个大概每台服务器算3万元,不到1500亿,这2019年的数据,每年也是30%左右的增量,这一块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市场,我们贵州最近落户我们的鲲鹏的生产线,包括浪潮的服务器生产线的落地也是在这个生态里面看到了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机会。
还有一个相对来说也是超过千亿,就是生产服务业,我们IDC运营以后,最大的消耗是电,我们为什么贵州搞大数据产业,实际上贵州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所以电这一块我们搞IDC行业里面消耗最大的一块,我们三峡集团最大的优势也是我们有能源的优势。运维服务体量非常多,有100亿的规模。
在中游来看是核心的市场,目前也是我们说的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IDC机架的租赁,按照目前来算,将近1000亿左右的规模,咱们贵州这一块的机架的数量增长速度很好,但总量不是很大。云计算算下来500亿左右,下游就是蓝海,我们做大数据+,互联网各个行业,包括数据交易,数据要素流通都是下游的市场。
所以核心来说,在我们贵州以IDC的建设投资运营为基础,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也是贵州大数据产业谋划的核心着力点,我留下了一个IDC产业的报告,当是有5个百亿的规模,我们中游的IDC机架租赁服务,我们贵安是20万架以上,还有带宽,我们运营商所有的带宽卖出去,我们出口带宽在西部地区是很多的。云服务也是,云服务增长很快,去年落户贵州的Icolud,去年的收入已经到了24亿,前年11亿,这个增长一倍,未来空间还要大,华为的云计算总部落户在贵安,去年已经超过100亿了,云服务的规模在贵安新区就是百亿级,这是两个中游的。
另外上游的服务器制造,浪潮一条生产线当时已经到了20多万台,这个产值轻轻松松过100亿,我们还有鲲鹏,随着数据中心的聚集,这个还会很多,还有上游我们生产服务业,我们的基建、勘测设计,包括下游的运维,还有我们供水供电的,这些加起来都是百亿亿。所以五个百亿级,平均做到200亿就是千亿的产业,这个占到了相当的比重,工业是它的增速,最近贵州三到五年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一个目标,而且我们也算了一下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就是当地在全国产业布局中的话语权,我们贵州经过几年的努力,应该在IDC这个大的布局里面我觉得我们占的份额可以到10%左右已经相当不错了,我们贵州的产品如果在全国占10%就是很牛的产业,茅台是很牛,现在战略新兴产业如果占10%的话就是更好,这个就相当的了不起,未来数字经济的蛋糕全世界都是增长最大的蛋糕,大数据为什么作为核心的战略行动,也是希望在未来可以分的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蛋糕,这是我对IDC整个生态的分析。
下面我从贵州挂职回到三峡以后,原来在陶省长领导下也是想干水电站,我们集团看到了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原来做产业数字化多,我们大数据赋能传统的能源,包括大保护,但是新的时代我们想数字产业化,原来是用比特目前支撑瓦特,现在是瓦特支撑比特,把比特提供给社会,所以我们主要三个方面着力,一个是数字基础设施的服务,主要为社会提供IDC,提供能源、资源、包括相关应用场景的优势,为长江流域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包括工业控制系统。第二是大数据资源服务,把数据作为一个资源,我们正在谋划流域大数据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也可以提供给全社会,为长江流域和全社会所用。第三个是数字化解决方案输出,我们原来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大环保积累了智慧工程,智慧移民、智慧水务,我们可以为社会提供输出。
今天要讲的核心是IDC,我们的IDC是沿着长江布局,金沙江有4座巨型水电站,我们有200多公里的隧道,隧道是冬暖夏凉,这个是我们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特别是三峡集团主要做清洁能源的开发,我们96%以上是水电、风电和光伏,我们也是正在联合我们湖北省宜昌打造华中区域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利用我们的电能和区位优势来做。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课题,三峡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的开发集团是最有条件做零碳数据中心的条件,我们主要是绿色的电转换为绿色新基建,最后为长江流域提供增值的服务,我们已经在三峡坝区有大量的机房和机柜会起来,我们用100%的水电,是零碳的。当然我们在建设设计过程中会大量建设会运营全生命周期节能的方案,包括降水冷源的利用。我们在三峡建的IDC是不需要柴油发电机的,我们用的是完全可再生的绿色水电,从根本上替代了传统的化石能源,实现了零碳数据中心的目标,我们也在编制零碳数据中心的标准。
我刚才讲的都是为行业在下一步零碳和低碳的数据中心提供参考,非常欢迎大家到我们坝区考察。也希望大家去指导。
谢谢大家。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感谢金总带来的精彩分享。数据中心在实现节能减排方面确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于产业来说,上中下游都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们稍作休息,接下来将进入精彩的演讲环节。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主题演讲环节。刚刚金总的演讲中也提到,数据中心实现节能减排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中国IDC圈作为立足于TMT产业,专注于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计算领域的媒体,对于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变革,助力数字经济腾飞,责无旁贷,下面就有请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IDC圈创始人兼CEO黄超为我们分析一下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趋势,有请!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IDC圈创始人兼CEO 黄超】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下午好。
昨天我们也有一个交流,也是关于碳中和的发展,今天我在这里我们可以稍微系统看看,我们现在的整个新基建时代加上碳中和时代,我们数据中心产业的状况,以及未来我们下一步的趋势,甚至是我们寻找一些机会和寻找机会的逻辑。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整个产业的政策,中国现在正在经历我们的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型,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多次,已经将数字经济的GDP的比重和增长值作为很重要的指标写入GDP中,去年新基建政策出台以后,国家明确将数据中心定义为数字应该基础设施的底座,也是积极的推动新基建这个板块快速的发展。
另外2021年,我们今年碳中和的政策对我们整个数据中心行业也是一个清晰的明确,明确我们数据中心作为能耗大用户,也是未来实现碳中和做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我们整个未来的三到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我们的主流就是新基建加上碳中和,在产业促进方面归为三类,一个系新型技术的发展,比如5G技术,同时这些技术在各行各业落地,推动我们整个需求端进一步的发展。第二个从产业规划的布局,无论是区域的布局,东西南北,以及到省核心和边缘这样的布局,还有应用的布局,不同的应用,灾备的应用,存储的布局,这是我们规划布局的范畴里面作为产业中间非常重要的政策。
剩下就是绿色,我们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数据中心行业非常重要的,这个里面我们看到核心城市现在越来越加强能耗的审查,上个月北京出台了经信委和发改出台了限制的政策,非常明确关于POE,关于税收的政策,对于广东前两天也出台了节能侦查,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件,通过这个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整个产业政策来说,产业的促进政策就是我们说的那几个方面,产业未来的引导方向就是我们的绿色,可持续的方向,接下来的政策也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细。
整体来说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特别是新基建推动以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们的头部企业,像万国、世纪互联在去年增长是25%,虽然规模很大,但是也可以保持25%的增长,另外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各类型的企业,原来非这个行业,比如我们看到有能源充足的企业,像刚才的三峡集团,以及我们的国家电网,还有宝钢、沙钢这些钢铁企业都有丰富的能源和资源,还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比如万科、金茂也进入了这个领域,形成了一个跨界的态势。
第三类是我们看到数据中心新基建时代带来大量的资本进入,而且都是大资本,包括国外和国内的产业资本,这些IDC圈旗下有这个咨询机构,就是服务这些企业的进入,这个行业相当大一部分企业的进入都是我们公司做支撑。我们看到去年的市场规模是100亿,每年增速达到20%。
在目前如火如荼的产业形势下,我们的产业布局有两种业态,一个是城市协同、城市一体化,我们围绕核心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周边开始有大量的产业聚集的态势,也是因为在核心城市我们的大量的用户需求的不到满足,因为我们的核心城市相应的资源供给是有限的,所以这些需求逐步的外溢形成了这个态势,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着京津冀的范畴,北京和周边在2020年整个产业是300亿的规模,长三角差不多170多亿的规模,湾区是130亿的规模,这是目前形成这样一种城市协同的一体化的态势。
第二个是我们的园区,产业园集群,今天我们在贵阳举办这样一个活动,上午我们很多专家一起去贵安考察,也看到过像华为的数据中心,像腾讯的,像苹果的,电信的数据中心的规模,而且已经投入运行,已经形成了很完整的产业,这个产业集群它是需要很好的产业环境的,贵安在这几年来为数据中心产业打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包括我们的骨干网的协同,骨干网的升级,我们的人才的基地,我们的生产制造的基地等等,甚至围绕着用户需求端我们有很好的产业生态,我们有一些很优秀的大数据的企业都落地在这里,这些也都是对数据中心有很好的联动需求的用户,不管是供给的生态还是需求的生态,我们园区打造了这样一个生态,形成了一个全国的产业园聚集的状况,这是我们第二个布局的特点。
刚才看完我们的现状,接下来我们看看我们未来的东西,我们统计了一下,截止到2020年,围绕这三个区域,核心城市区域的周边,已经审批的供给的能耗指标和立项的项目规模差不多是现在这张图上(PPT),北京和周边40万家,上海和周边30万,广东和深圳周边30万家,我们实际上在运营的,我们机架规模运营的北京周边是35万家,上海周边25万家,广深20万家,从这个数据我们看到未来规划资源远远大于我们现在存量的状况,很多人问这里面是不是我们过剩了?
接下来我们通过这个PPT看一下我们的供需关系,通过这个供需关系就可以找到刚才大家心中的一些疑问。我们从最早过去的时候行业的状况是互联网的需求的推动下我们的供给是大于我们现在资源的保有,一直处于平稳的状况,因为可能我们的新基建政策,各方面的政策推动以后,目前形成了集中建设和集中开工的状况,导致了我们的数据中心的供给快速的增长,我们需求侧的培育和数据的爆发需要周期,相对比较滞后,相对来说还不能形成一个很好供需平衡的关系。
面向未来,各行各业数字化进一步造成数据的爆发之后,产业就会形成新的供需的平衡,整体我们是这样的一个节奏,在这个里面我们讲供需,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是供需的节奏,这是一个比较宏观的,因为我们的数据中心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要先行,要想富先修路,所以有这么一个超前、超量布局必然的结果,只要我们的需求侧快速的跟进以后,我们依然会形成这个平衡。
第二是供需的匹配,这个是市场操作层面的,我们在整个市场里面看到很多的供给是大于我们现在的需求的,我们会看到有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上架率,核心城市机构的上架率比较高,核心城市控制率在10%到30%,其他的周边区域控制率达到40%到50%这么一个状况。另外一个是节奏的错位,我们这一波的需求是这个时间点,还有一些企业的不平衡,因为有些企业没有资源,所以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未来的需求我觉得最重要的落点会落到我们的产业互联网,我们社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很确定的事情,政策也非常的清晰,我们的技术也相当的成熟了,我们的基础设施也在逐步的完善,未来我们会看到在这些传统行业里面一定会出现很多的巨头,就象当今互联网时代看到的BAT一样,围绕这些巨头我们会延伸出新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业态。
在未来这个时代我们要做什么准备?我们数据中心需要面向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匹配它的需求,比如门户时代我们更多考虑我租用的机房是多线的,因为需要运营商之间用户访问的需求体验是一样的,在游戏时代我们公司考虑的是需要机房进入到骨干,因为需要低时延。包括面向未来的产业的时候,我们的数据中心需要什么?我们要考虑现在的算力集中的问题,还有海量的边缘节点管理的问题,还有边缘化的安全问题等等,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围绕这些我们需要布局我们下一代面向产业互联网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未来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趋势,一个是整体市场,我们现在看到整体规模的快速的增长,同时单体也在增长,我们会看到这个行业里面越来越多的巨头和玩家加入,而且是跨界进来,这里面有能源的,有地产的,还有资金端的,还有很多客户端的,所以未来我们的数据中心一定是更加细分的,比如说零售、定制的细分,金融互联网的细分,另外一个是我们以后会存在寡头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数据中心的整个产业政策的作用点有三块,第一块是需求端培育,各行各业的数字化,第二个是产业的数字促进,第三个是资本协同,资本协同里面非常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刚刚推出的REITs,在资本协同里面新基建时代是国资先行,由国有资本带头,到下一个时代更多市场化的时候,我们存量的市场可以通过REITs来盘活,这个对我们产业是非常利好。
我们看一下产业链,产业链的中游是我们数据中心的服务商,我们新基建的作用从最上游开始的,我们政策给的是产业中游,我们的红利是从我们的产业上游开始往下传导的,所以说在整个产业链传导的过程中我们要寻找更多的机会,特别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更加重要的是需要去理解客户的需求,特别是刚才说的我们要理解我们的用户对数据中心的需求,理解我们数据中心本身对基础设施,对IT设施的需求,去抢占自己的位置。
这个是简单的一个案例(PPT)我们现在看到的数据中心已经不是原来的纯粹以互联网的视角的数据中心的项目,这个是上海立项的数据中心都是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任华华:数据中心,云计算及边缘计算的数据中心。
这是我们企业咨询产品的介绍。
我今天整个产业分享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讲,后面有需要我们可以进一步的交流。
谢谢大家。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感谢黄总带来的精彩分享。相信大家通过黄总的分析,也对我国数据中心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十四五规划中,数字经济成为我国未来5年内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数字基础设施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时,在"双碳"背景下,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将遇见哪些挑战?又会有哪些机遇呢?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华为数字能源总工张广河为我们分享一下《数字基础设施在双碳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机遇》,掌声有请!
【华为数字能源总工 张广河】
谢谢大家。
给大家做一个报告,刚才在下面听了一下,发现这个行业搞了十多年,越来越有意思,先是发展东数西算的机会来了,后来我们黄总发言说以前一直担心产业能不能发展下去,现在也是担心,但是他有一个曲线,现在是建设期,后面会拉上来,这个产业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和希望。
今天的论坛是数字基础设施论坛,我今天汇报是双碳战略下的数字能源的产业机会,正好金总刚才说了原来叫比特管理瓦特,现在是瓦特支撑比特,我们是搞IDC的,我们是比特管理瓦特,他们支撑我们让我们绿色一点。
双碳战略,今天汇报分三个层面,一个我们看一下大的战略,国家有战略,国家的战略决定未来我们这个产业很长时间的发展方向,我们要观大势,跟着大势走,我们在大的战略下发现有什么机遇,然后量化。第三就是我们希望既然我们来这个地方做一个交流,希望能在这个产业不是一家可以吃的了,华为吃不了,阿里也吃不了,希望大家一起把产业做大。
我们看一下战略的背景,双碳战略是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项重点任务,这个是我们政策的背景,越往最近看消息,中央的决心越来越大,引用了一个词“抓铁有痕、踏实留印”,中央对这个的决心非常大,这是国家的意志。
同时也出台了很多的辅助的政策,让大的目标实现,第一个就是国家发改委说要求两高的项目要拿下,第二个北京市的一个是PUE大于1.4且小于等于1.8的心目是每度加价0.2元的电费,这个非常量化,这个时候我们做这个产业的时候要引起思考,我们在这个时候如何做?
还有一个也给了大家一条路,你是在达不到就是电力证书交易,这个是大的方向。
我们来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有什么实现的路径,我们先看目标,如果要达到碳中和,2050年清洁能源的比例达到56%以上,这样才可以达到碳中和的目标,一个是发电侧的清洁化,还有一个用电侧的电气化,还有我们从源网来把它的效率优化起来,最终实现整个的绿色和节能,对我们的IDC,包括工业,整个全行业的工业,从所有的角度我们来考虑才可以找到我们实现碳中和实现的路径,这是我们的路径,所有的机会蕴藏在路径当中,路径当中我们有一个大概量化的数字,在绿色能源发电里面我们认为每年300亿的空间,这个需要这个产业界的人一起把这个目标实现,像数据中心,刚才金博士讲1137亿,我们说了650亿,这个是厂家的视角,如果在座的各位可能更大,可能是1000亿以上的产业做事情。金博士还讲了前端是3000亿,中端是1000亿,这样是5000亿,我就是从厂家的视角判断至少有650亿的产业空间是每年要增加的。
然后像站点,贵州也建了很多的5G的站点,但是电费很高,运营商的压力很大,这个有100亿的空间,还有千行百业的产业升级,前面说的产业是宏观的产业,还有我们的电视机、电脑,这些电源也需要提高能效。
最后说了一个比较小的,现在汽车电动化已经开始抬头,我站在华为的视角认为电气化部分,它里面三电的部分,里面很少的一部分是150亿空间,我们孕育巨大的产业空间,这些产业空间是被挤压过的,我们应该参考金博士的数字才更有意义一些。
好,然后我们来看如果是零碳发电这一块,它有300亿到1000亿的空间,这里面最大的一个点,我把关键的点说一下,一个是发电,光伏发电一个,光伏发电是86%,一定要把这个储能去调峰。另外是我们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刚才金总讲350万台机机,每年新增50万架,刚才说的差别电价每年有80亿的净化空间,这个有一个解决方案,具体是什么解决方案大家一起思考。
站点说了,5G站点被大家诟病的是能耗,一个站点一个站点看能耗高,但是后端的产业独角兽没有起来,刚才黄超总讲的,后面通过人工智能,5G、AI拉动的话,5G可以发挥力量,现在对5G网络的节能有一个办法,不要从一个站点看,从一张网看,我们的思路就是把以杆替柜,以柜替房,这样把基站越来越弄到边缘去,让它自动制冷,这样能耗可以减低一半。
这是磨合电源,刚才说的千行百业的嵌入式电源,美国对中国产业的制裁有一点过分,除了华为,国内很多企业进入了实体名单,他们连电源模块都没有了,华为公司做电源模块,所以我们可以给大家做一个产业的支撑,而且这个电源模块效率可以提升1到2个点。
上面所有的零碳技术落在几个大的场景去实现它迈向零碳社会。
华为公司为什么可以做这些事情?我们能做比特管理瓦特,让能量更高效的流动,金总做瓦特管理比特,让能量更绿色,通过有效的管理让能源生产低碳化,消费电气化。
华为公司我们有一个比较强劲的根技术,我们建筑在能源一多云,四大应用场景,我们有五大核心技术,一个是瓦特技术,还有云,AI的技术,下面有根技术,根技术支撑了千行百业的运用。
好,这是我们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感谢张总带来的精彩分享。相信大家通过张总的演讲,对数字基础设施在双碳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趋势有了新的认知,以及更深入的了解。
近几年,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有能力为城市安装一个"智慧大脑",让数字城市助力城市发展,下面我们现场联线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CTO、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IDC业务支撑中心总监袁晓东为我们带来《多元算力构建数字城市新基建》的主题演讲,有请!
【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CTO、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IDC业务支撑中心总监袁晓东】
各位嘉宾下午好,我在雄安远程跟大家共同讨论一下多元算力构建数字城市新基建,这个话题我个人觉得与当今智慧城市的角度,我们把一些老的技术和一些概念进行了重新的梳理,首先我介绍一下数据中心目前所处新的机遇。
大家都知道去年3月4号,我们国务院和中央公布了新基建七大领域,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首次进入了这个领域,所以随着整个新基建概念的提出,数据中心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窗口。
从全球数据中心市场来看逐年提升,到2021它的占比达到了19%,我们国内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也在逐年的增加,2021年增长了29%,这个增速比较快。另外一块全球的大型的数据中心分布也越来越也集中,目前我国以8%的占有量排在美国45%以后,我们超过了日本、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领域数据中心市场的结构美国还是占大头,中国以我们电信来说市场份额占到全球比例的2.4%,我们中国8%里面有接近一半左右的资源是由中国电信所持有的,承载量是2.4%。
另外电信总量排第一位,但是逐年在降低,说明各大行业以及外领域的企业都在快速的进入我们数据中心的这个市场。在数据中心建设热火朝天情况下,我们看到国家相关城市的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些政策在逐步的缩紧,最关键一点还是对整个用电指标和用地指标的控制,北京的PUE在1.4以下,停止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说明整个对数据中心的能源的消耗给城市资源的配置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上海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在6万架以内,老数据中心要改造,PUE控制在1.4以下,这个指标是非常严苛的。深圳我们看到它的指标更极端,我们华南地区气侯是比较热的,它的指标要低于1.25,所以从基础设施和政策引导上来讲要降低整个数据中心的基础能耗,提高整个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目前大的趋势。
IDC供给端持续改善,大型数据中心的规模优势逐渐的显现出来,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全球IDC并购的规模和案例从2015年到2018年在逐年的增加,服务器的数量逐渐向大型数据中心的占比越来越高。
整个的用电量,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达到全球能耗的1%,美国达到了2%,它的用水量也逐年增长,国内的数据中心的消耗量目前也是成为单边上涨的趋势,到今年为止,我们看到数据中心的能耗的占比已经接近3%左右,这个比例还是非常高的。
另外一块建设周期使得IDC行业的投资领先云计算的发展,我们看到基础设施,这些机房的建设,个别的技术投产周期缩短在半年,在服务器的建设过程中,在云平台的搭建过程中相对周期还是比较长一些。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这次会议在贵阳召开,我们介绍一下电信的信息园,这个园区是我们中国电信南北两极南面一个核心,总规划是70亿,29座机楼,超6万机架,超80万台服务器,1.2期正在建设中,相对1.1期来说,1.2期是翻一倍的水平。
贵州信息园我们企业内部是定位要做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云数据中心,是我们中国电信战略2+31+X辐射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我们通过BCI的网络进行直联,也是一个五星级的数据中心,拥有三分之二的国际出口带宽,我们带宽达到了TB级,网络时延是5个毫秒,所以我们的质量和水平条件都是比较优越的。
我们为什么选址在贵安新区?主要有五个优势,第一是地质结构,第二是气侯条件,第三是电力资源,第四是便利的交通条件,第五是高速稳定的网络。我们信息园所在的地方是平寨,是比较平稳的地方。第二是气侯,贵阳是爽爽的贵阳,夏季的温度一般在28、29度,我们在贵阳生活,白天是火热的,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许要盖被子,所以空调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的。第三是电力资源,贵阳的水利资源非常丰富,水利发电也是非常发达,因此它的发电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因此电价也是比较低。交通条件来说,贵州是这几年交通快速发展少有的几个省份。另外中国电信作为网络的经营者,我们配合整个贵州地区的一个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发展的需求快速把整个网络进行了提升。
另外我们园区在建设、设计、运维也是不断的挖掘潜力,我们全年PUE做到了1.3,我们自然冷却的条件下季节性的PUE降到1.18,我们在节能的过程中采用了人工智能和AI运维的技术,使得暖通系统、节能系统都是安全的比例。
再简单介绍一下,最近几年随着我们贵州信息园区的建设步入正规以后,我的工作逐步转到雄安新区,配合雄安新城的建设,配合雄安政府打造称之为未来数字城市的一些新的尝试,对于数字城市来讲,雄安有一个口号“数字卵生”,也是国内首个提出了数字卵生的概念,在数字卵生的城市结构中,信息的多元算力构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数字卵生的概念是依托于整个的云和算力相关资源的部署,包括在云端的算法和相应的收集和输出,包括边缘计算算法的快速执行,以及端在底层,终端设备的信息采集和输出,和信息相关的管理是我们说的数字城市最基础的部分,通过这些基础信息的设计和统一的承载,我们还要在整个复杂的大体量的数据算法通过AI验证,同时要建设相关的资源来保证整个系统的敏捷反应,判断数据是否已经按照需求上传到云端,并且贴近于所有的应用的感知交互来完成数据的收集和结构化,来构成泛在的算力。
处于“十四五”开局的关键阶段,我国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复杂的国际环境对中国云计算的技术路线有一定的影响,双循环发展格局将加速企业数字华转型,为云计算带来巨大的机遇,“十四五”期间可形成10万亿的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化机会,新基建拓展运营商基建的一些内容和业务范围能力凸显了云计算的重要性,新基建将形成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竞争格局,竞争将更加剧烈。新基建的内涵还是几个方面:一个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包括5G,物联网,互联网,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新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也在迭代,另外我们超算部分已经融入到常规的普通数据中心里面,现在数据中心已经是一个城市计算中心,我们在雄安也是根据总体规划建设了城市计算中心,它不仅仅是常规的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它应该是数据存储、加工、维护、交易以及深度迭代好挖掘的中心。
另外一块,还要融合暨设施,新型的经济性的基础设施我们称之为数字经济的一个基础,所以说在雄安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相关的能源是从城市建设一开始完成了总体规划,并有序按照步骤建设中,新型的基础设施也给整个雄安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比如说智慧社区。同时雄安在打造创新的基础设施,重大的科研基础设施,包括大型的科教、文学、科研的这些大专院校的一些科研基础设施,包括新技术的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有序的开展之中。
云计算市场也在持续的增长,随着基础设施的建成,云的应用也在拓展,公有云的市场规模超过了私有云,公有云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689亿,增长57.6%,2023年市场规模超过2300亿,私有云2019年市场规模645亿,增长22.8%,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近1450亿元。中国云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态势,阿里这种头部企业都在快速迭代相关的云计算的计算和资源的迭代建设,以阿里、华为、腾讯作为我们国内的前几号,包括运营商,我们中国电信也是为整个国家的云计算的资源进行快速的迭代建设。
这些云的建设也跟国外形成了一个互动,形成一个竞争的态势,5G的建设虽然在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些新的影响,但是由于5G建设也是国家的一些卡位战略的需求,整体5G的业务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TOC、TOH这些业务在2021年出现了增速非常快,大视频的业务成为了一个热点,CDN和边缘计算以边缘、超、网络协同的需求非常的旺盛,因此,在TOC业务场景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云的需求深入到家庭层面。在TOB层面各类企业都在自觉和不自觉运用云端的工具,实现企业的管理层到经营层的转型。
亚马逊和阿里采用了专用的硬件对CUP负荷进行了卸载,有效提升了资源的性能,降低了成本,实现的方式主要有专有的芯片,IO引擎,增强型的融合网络和网络队列和隔离性,使得整个系统更高效能,高少抖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运用,所以说目前整个技术领域通用、开放、节耦是一个趋势。
科技进步带来了一个机遇,我们看到整个的行业的发展逐步转向了整个应用产品化,以及系统的云化,以及我们应用感知的智能化,逐渐从技术的壁垒转向技术的成长性和规模效应,天花板被逐步打开,因此,整体的发展模式已经从最初的人口模式经过不断的演进转入了产业互联化,行业的机会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流量和算力剪刀差使得流量指数增长的提升,从理论情况下算力按摩尔定律的方式提升,出现了拐点,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阶段性的发展波量的指数发展推动了指数的上升,这种发展的方式出现了一种基于摩尔定律,又结合整个物理层发展的态势。
中美云产业规模可比可以看到,我国的云产业发展相较于美国发展晚五年,各赛道玩家出现,2013年以后国内的云计算服务步入正规,中国IT开支规模将随着经济体量的增长与信息化的持续推进,2020年全球IT支出3.69元亿美元,中国IT支出2.8万亿人民币,占比约为11.65%,相对于中国GDP在全球占比有显著的提升,同时随着中国经济体量持续增长并逐步接近美国,及中国信息化进程持续推进中国IT开支在量级上有有望与美国接近。
采取多元合作模式,打造雄安城市超算服务品牌是我们主要试点的过程,我们把传统的数据中心跟超算结合起来形成了创新之读城市计算的能力,打造城市计算的基础设施,以统一、安全的管控平台实现统一的服务入口,统一的资源调度,资源的共享服务平台,统一的运维管理,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的规模性,为我们的行政管理和高科技的研发提供了有利的支撑,目前我们的项目会跟雄安衡水之间形成了一个超算资源的互动,我们会跟衡水的超算会放两个P我们的项目之间,同时也会形成资源的互动,另外我们跟中国科学院深度的技术合作,也是为雄安作为首都的另一极作为一个积极的作用。
雄安超算云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满足城市计算以及城市治理的应用需求,兼顾雄安的高端高新企业应用及科研需求,城市建造阶段,物理世界数字化、数字城市蓝图构建,城市运行阶段,城市优化都会得到有效的推动。
城市计算应用主要有数字城市,城市规划,环境气象,生物医疗,汽车设计,以及图象的渲染,这些都是围绕整个数字城市的需求进行设计的。在底层我们会完善常规的模式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模式,包括5G的终端采集技术,同时在感知层把边缘计算、多点的边缘计算把它统筹起来,从应用层的超算结合起来形成五位一体的架构。
构建强大的工程仿真,科学计算能力,满足高端企业应用需求我们也是迭代建设雄安的城市配套资源为整个雄安城市建设提供信息化资源的保障。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感谢袁总带来的精彩分享。相信大家通过袁总的演讲,对数字基础设施在双碳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趋势有了新的认知,以及更深入的了解。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推进了我国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进程,下面就让我们掌声有请科华数据副总裁林清民分享一下科华数据在双碳背景下构建新一代绿色智慧数据中心的经验及成果,有请!
【科华数据副总裁 林清民】
尊敬的各位同行、各位朋友,我们科华今天把实际做的事情做一个分享。
这一块是这样,我们知道“十四五”规划里面对整个云、边、网发展的要求领导说了很多,整个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我今天讲大型数据中心领域里面的事情。
另外就是说因为整个数据中心这种绿色转型是个重要的方向,IDC是一个高能耗的产业,但是它又非常重要,是新基建的基础,所以它不可或缺,在双碳时代,绿色转型是一个趋势,从在数据中心整个发展阶段,传统的机房能耗高,包括业务增长快,扩容的痛点,这些怎么解决?我们有解决的办法,如何降低能耗,怎么快速交付,这个是我们数据中心发展主方向。
我们结合科华的情况做一个介绍,我们科华2020年是40个亿,主要是三个板块,数据中心、新能源,还有高端电源,我们在研发这个方面每年的研发投入非常大,我们公司有测绘实验室,我们在全国有四个制造工厂,我们有自己整个自己的管理体系,另外科华三大业务板块是这样,我们搞智慧电能33年,延伸到核心技术的应用,在新能源,包括光伏,储能,还有电动汽车充电桩,我们这三个板块里面是技术同源的应用。
科华数据中心业务的发展介绍一下,我们88年成立以后,到2010年以高端电源为主,2010年上市我们转型IDC的解决方案,我们2014年我们转型IDC的运营商,我们投资建设数据中心,所以这几个过程,包括2015年快速部署,2016年我们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到2017年不断提升,我们集约化的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的推出,2018年是我们是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20221年是我们进一步提升,目前我们在IDC领域有3万个机柜的规模。
目前我们科华整个形成了也云计算板块有11家公司,下面大部分是数据中心的运营,团队有700个人,涵盖了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我们全国有7个数据中心,累计运营3万个机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把我们基础设施方案推进,今天主要讲节能解决方案。
一个我们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从规划设计开始到产品方案的结合,在开始规划阶段,我们机房未来有一个什么目的我们有明确的目标,我们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有这么多的案例,帮助我们自己建设,包括帮别人建设,我讲一下,在数据中心发展过程,传统中心比较乱,而且PUE是2点几以上,有冷热分离的数据中心,未来我们模块化,预制化智能化的数据中心,一个是可靠性提高,另外是节能,十年过来我们也做了很多的事情。
现在的数据中心规模越来越大,按照传统的建设的话,对管理也非常麻烦,第二个你如何做节能?难度非常大,我们把它颗粒度集中到模块的颗粒度,我们结合自己的技术在微模块上做了很多的工夫,我们有冷电联动,第二个是电源智能休眠,还有电源健康度分析技术,还有数据智能管理。最终实现通过健康的管理提高可靠性,第二个是制冷技术结合起来可以节能,在这个模块的单元里面对各类的管理做好以后,再往以后走,这样单位模块管理好了之后,我们的运维团队就非常轻松,我把每一个模块里面的各种工况落实好了以后,每个模块里面类似的,难度就降低了,可靠性提高了,另外我们整个PUE还是降低的。我们的模块应用非常广,这么多年,在金融和各个行业,累计到现在有38000个机柜的规模。
第二点预制化的解决方案非常重要,我们把IT方仓、柴发方仓,电力方仓、监控系统、空调方仓,在这一块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些实际已经落地了,我们最终整个预制化成为可以达到60%,我们建设化的程度可以降低。
另外一点是预制化的集装箱,它可以把全部的功能集成,整个建设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其实工厂级的这种制造它的可靠性更高,我们降低了现场工程实施,对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这几年我们在这个设备上做了改进,预制化的解决方案2019年到2020年我们跟腾讯的头部企业建设速度非常快,1000个机柜4个月交付了,甚至不到4个月项目建完了,已经在运行了。这个就是我们现场实际的场景(PPT)。
另外一点,除了快速建设,可预制化,智能化的数据中心是一个方向,科华我们在AI节能做了很多的市,通过智慧能效的管理,智慧能效管理可以预测整个运营过程的参数变化,还有平台级,把整个园区里面的供配电系统实时检测,进行有效的分配,提升我们整个的运行的效率。另外是能源的管理,我们通过这种优化测算出每一个设备在每个时间段的最优的运行参数的值,这样进行有效的控制,我们在自己的数据中心运行之后,这个效果非常好,我们知道空调如果我们室内的温度可以提升1度,空调可以降低5%的能效比,如果提升4度可以降低到0.6%,这个是我们项目实测达到了这个效果。
第二个人工智能跟IDC的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园区的运用(PPT),我们通过智慧电能的方案,包括我们自己的数据中心都应用了智能化管理的技术。
我们科华新能源也是重要的板块,在双碳时代提出了方案,分布式的光伏跟储能的应用,第二个我们的综合能源管理把光伏和发电结合,我们自己的园区通过这样的管理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另外就是对低碳,我们讲风、光、储、零碳的方案,其实三峡是利用水电达到零碳,在合适的场合也是可以实现的,你周边有足够宽的地方进行光伏,为未来的零碳的技术路线也是一个方案。
我们也测算过在低碳的数据中心,光伏它整个的回收期其实已经达到了7到8年,6到7年可以实现,在合适的场景下,未来可以非常可期的。还有一个储能,在数据中心可以做到削峰填谷,数据中心落地比较少,但是我们新能源和储能应用的场景非常多,结合数据中心是可以移植过来的。
这个是我们某个园区的头部企业把屋顶整个的光伏的发电接入(PPT)。
我们未来的方向就是在电力创新技术这一块也是进一步提升能效,这个是我们认为未来的方向是冷板式的,我们在广州做了三年的试验,效果非常好,还有冷板的液冷大型数据中心,我们也在做方案建设。
今天我就简单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科华在双碳循环下对数据中心节能和智慧的实践和方向,感谢。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好的,感谢林总的分享。
近年来,阿里云深耕于全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的建设,下面就让我们掌声有请阿里云智能基础设施高级技术专家任华华为我们带来阿里云在液冷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的分享,有请!
【阿里云智能基础设施高级技术专家 任华华】
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也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关注,今天为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面向碳中和的IDC液冷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从2000年阿里提出人人可淘宝,物物可流通,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大家的心目中阿里是一家IT公司,是专注于比特的公司,在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发现承载云计算的数据中心耗能非常高,怎么做到从比特到瓦特双指标最优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今天为什么分享数据中心节能技术的原因。
我们可以把整个内容分成四大部分,也就是背景、数据产业的冷却的介绍,概览,还有低碳为什么需要液冷技术,说液冷技术节能,它对节能的效果到底有多少,最后说说阿里在这个方面的实践。
我们看一下背景和冷却技术的概览,刚才大家提到了30年和60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个是我们工作中的指导方针,数据中心的节能是势在必行,在2011年和2020年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IDC产业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基座,我们回顾一下过往冷却技术的发展,2000年是小机房时代,是风冷为主,2015年阿里建了新风的自然冷却,这个技术对空气质量的依赖很高,所以可推广性不是很好,2016年有了间接新风和自然冷却,2017年有冷板和浸没液冷,2018年建了正栋的液冷数据中心,从2017年为拐点,之前是以量为主导,2017年以后以质为主导,这个原因在算力的驱动下整个服务器的芯片的散热的密度越来越高,我们看到液冷用于数据中心是一个大势所趋,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说未来可能进入风液冷并存的崭新时代。
说到浸没式液冷的技术,我们看到市场上有双向和单向两种,左边是双向浸没式液冷,这个是不导电的液体,吸收热量,不同的是双向是发生向变,这种技术是非常节能的,可以把数据中心的PUE降到1.4左右,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它的换热设施要放在IT设施里面,当他维护的时候整个IT设施要停机维护,这个不符合云计算可持续服务的一个高可用的要求。
右边这个图是单向浸没冷却,它比较双向增加了液体的循环泵,它可以实现换热设施与IT设施的分离,可以做到高可用,可以做到可在线的维护,单向浸没液冷可以实现高能效使用,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实际上单向浸没的液冷更加使用通用的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我们可以看一下单向浸没的数据中心有什么特点,在基础设施的机电侧不需要空调和冷机了,我们看到它的原理图是靠换热和循环来做散热和传输,而不需要压缩机制冷。
我们为什么说低碳的数据中心是需要液冷这个技术?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服务器它的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从2010到2020年典型机柜的能耗从10千瓦上升到15千瓦,散热其实是面临挑战的,刚才各位嘉宾提到了能耗的挑战,有统计数据显示,整个数据中心行业耗电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用电量的12%,在2025年可能会占到4.5%左右,还有政策挑战,各级政府发布了指导意见。
我们看到随着计算驱动功耗增长,整个数据中心的散热技术其实是跟随密度增长有一个演进的过程,从冷热通道的分离、背板式冷却,最后过渡到直接浸没式液冷,我们刚才也分析了单向浸没液冷的原理,在风冷和水冷的数据中心是上面的图,我们在液冷的场景下可以把红色这个标注的圈圈里面的设备删掉,液冷不制冷,它只是能量的搬运工,它不需要制冷,它在整个系统可以实现非常低的能耗。
这个行业的发展存在内在的矛盾,一边是日益增长的算力的需求,一边是一线城市土地和电力的紧张,还有单机架的攻略,PUE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在算力的启动下云服务的规模越来越大,运营电费成本居高不下,整个行业呼唤一种更加节能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从一些数据可以看一下,数据中心采用液冷之后它的节能和低碳效果如何,我们把整个行业经常用到的风水冷的解决方案列出来,把PUE列出来比较一下,第一个是主流的风水冷的解决方案它的PUE列在这里,下面是单向浸没液冷PUE的树脂,在风水冷的时候,它的PUE有很大的波动,它要自然冷却实现节能,一定程度是靠天吃饭,靠气侯吃饭。单向浸没液冷不挑气象区,所有的气象区都可以实现PUE1.1以下,配合一定的AI可以做到1.07左右,我们看一下主流的风冷解决方案在四大气象区的能耗占比(PPT),华东冷却能耗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能耗是22%,可得到的IT是74%,华南冷却要占到25%,IT是71%。
如果是在相同的气象区采用风冷和液冷,它究竟有多大的差异?我们可以以华东为例,冷却22%,IT74%,我们可以看到采用液冷之后冷却系统的能耗是4%,我们从这个饼图上看到,冷却系统的能耗已经比电气系统的损耗还要低,在我们这个行业只有浸没式液冷的解决方案才可以做到这样的能耗指标。也会有工程师经常问到,液冷这个技术非常新,我们在大规模运用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坑要踩,我觉得我们可以分享一下实践,虽然液冷在2018年、2019年是高频词,阿里的液冷是2015年开始了,2017年已经做了集成机柜和基础设施的集装箱,2018年在张北建了液冷的集群,有2000台服务器的规模,它已经承载了我们三年的双11的业务,在2020年在杭州已经建成了第一个全浸没式液冷的数据中心,一整栋楼都是浸没式液冷的技术,当然这些图片可以给大家直观的感受,采用液冷跟风冷的形态有一些差异,这就是杭州的整栋浸没式液冷中心,建成当年工信部颁发了5A的设计证书给到了阿里。
同时浸没式的液冷中心可以给非常高的舒适度,平常去机房很吵,进到液冷的数据中心非常安静,因为它没有风扇,可以自如的交流,由于IT设备密封在一个容器里面,不受到空气的温度湿度和风扇的影响,它的可靠性是大幅度改善的,有统计数据显示,硬盘的故障率可以下降50%以上。
我们可以用几句话概括一下浸没式液冷的技术价值,就是高密度、高可靠、高能效、和高可用,它的使用场景很多,有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高性能计算它必然会带来高功率的机柜,也就非常适合采用浸没液冷的技术。
新基建实际上给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所有的IDC公司提供了非常多的机遇,阿里作为互联网的头部公司当然也是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新基建产业链上的研发者和建设者,能够把先进的技术和实践经验带给终端用户。
这个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行业也是2018年进入规模应用的,很多标准是欠缺的,阿里也是看到这一点,在2020年联合ODCC发布了《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规范》,参加这个标准可以进行快捷和便利的设计。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感谢任华华女士带来的精彩分享。相信大家通过任华华女士的分享,对全浸没式液冷的设计、建设、运维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深层了解。
近几年,IDC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发展的同时,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成为行业内企业所关注的焦点,下面就有请盘石董事局主席,盘石全球数字经济平台创始人田宁为我们带来主题为《IDC产业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数据要素的价值》的演讲,有请!
【盘石董事局主席,盘石全球数字经济平台创始人 田宁】
好,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很高兴刚才听了阿里巴巴的任总和林总讲的很精彩,我来自杭州,在浙江除了阿里之外大规模的IDC企业设备不在杭州,我今天做这个分享不代表我自己,浙江省是数字先行省,我们的目标是“十四五”末数字GDP占到GDP总量60%以上,每生产100块钱,60块钱是来自数字经济,杭州现在市值过十亿美金有40家企业,全中国有240家独角兽企业,这个数据很有意义,这些商业应用的基础是什么,就是数字基础建设,贵州了不起,每个城市要同频共振,贵安是非常了不起,贵州在数字经济时代,贵州贵阳走出了与众不同的道路,通过当地的水和电构建了大数据中心,它走出了与东部不同的产业,我们国家很重视,我们2015年开始定位大数据战略,发展大数据是国家战略,总书记在2017年说过,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是我们的战略,去年2020年4月,国务院提出要把资本、人力资源、HR、技术变成我们经济发展的五大要素。
所以我分享今天数字建设,数据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五大要素之一,同时我想说什么叫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可能有人说一个产业,数字经济跟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是一样的,它具有鲜明的特征,我讲讲商业应用,我讲第一个Saas,今天如果要做一个马桶盖,过去是批量生产10万个起做,今天做一个马桶盖,可以按一件定制,今天做一件女装,以前要买几百、几件,现在一件可以做,这些都是感谢大数据,我们过去拍脑袋的设计生产,我们以前说价廉物美,但是90后、00后不喜欢,都喜欢个性化的时代,由于大数据驱动的定制化生产可以降低一半的能耗,提升30%到40的效率,软件SaaS服务将在制造加工服务业变得更加重要,一个水果店经营上百种水果,哪个水果最热销,如何降低库存,让商家减少浪费?这就是数据驱动,我想说每一个企业你都是数字化企业,小到一个兰州拉面馆,今天每个老板下一个季度要买多少面粉和多少牛肉都是根据上个月卖了多少的面进行下一步的采购和生产,所以SaaS应用的本质就是每个企业用云端软件去管理生产、加工、制造供应链,进行采购和贸易定制化,所有的营销系统、推广系统构成核心,这就是数字基础。
第二个案例是直播电商,去年疫情下直播电商是万亿的产业,在杭州九堡这个地方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网红第一村,这样一个街道汇集了10万个带货主播网红,我们知道上海徐家汇是上海最好的商城,去年利润只有700万,但是杭州有一个小姑娘薇娅,去年一个人卖货200亿,在杭州每个区都在打造网红区,杭州有一个余杭区,过去余杭是杭州的农村,十年前那里的房价3000块钱,今天余杭是5到10万,而且买不到,我想说数字化的商业应用驱动了商业化的增长。萧山和宁波的鄞州,鄞州很了不起,萧山也了不起,鄞州和萧山现在被余杭干掉了,去年萧山和鄞州GDP只有1800亿,余杭是3000亿,在余杭全部是数字化的企业,整个电商企业,我们看到上个月我们国家公布了人口统计报告,全国哪个城市人口净入第一名?是杭州,去年杭州净流入人口157万,什么吸引年轻人,不是简单的贸易加工,是数字化经济,是数字电商,新零售,我想说直播电商不是一个行业,每个产业今天都可以利用数字化赋能,但是直播电商跟传统的商场有什么区别?直播的电商是把货放在第一位,场放第二位,人是最后,以前做销售人很重要,今天直播电商是数字化的产业,为什么一个网红可以一秒可以卖出50万件的商品,为什么一个头部主播一年百亿收入?这个定价、这个尺寸、这个规格老百姓喜欢?它不是拍脑袋,它是经过层层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决策,所以我想说驱动整个直播电商并不是过去的质量品质,过去的品质和现在一样好,而是通过大数据找到了消费者喜欢的商品。
第三个案例是城市大脑,城市的红绿灯跟摄象头可以不可以打通?其实第一个打通的城市是杭州,杭州为了迎接明年的亚运会现在处处是工地,现在杭州有大小工地2700个,但是在五年前杭州实施城市大脑之前杭州堵车率第三名,今天杭州有大小2700个工地,杭州堵车率从全国前三降到了60%,为什么?是基于大数据,一家城市有1000万人口,必定有几十万的孤寡老人,这些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过去经常发现老人出现事故,杭州这个城市很有温度,任何一个老人出状况了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因为家里的水电媒全部跟城市大脑连通,这些具体应用让城市更人性化。每个城市都有残疾人,他每个月需要去民政局拿补贴,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去拿,有些人很有个性,我们杭州做了一个霸道的行为,把需要救助的人群联在一起,不管你需要救助,2000块或者3000块,避免中间的环节,每个月强制打到你支付宝,这样的行为让城市充满了关爱。
我想说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中每个城市有优劣点,贵州的大数据建设得天独厚,我想贵阳的资源是全国领先的,未来要加强东西部合作,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我讲了这么多核心的意义是什么?就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果离开了IDC,离开了大数据建设所带来的数据,我想所有的商业都不存在,所以我想说未来我们也期待有更多更好的数据化建设设施为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企业降低能耗,降低数据运用成本,毕竟中国是世界数据大国,中国去年的数据交易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这么多的数据很容易产生数据难以存储,数据不流通,数据孤岛,我希望未来更多的科华、更多的阿里巴巴科技产生更多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赋能数字浙江、数字中国。
谢谢。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感谢田总带来的精彩分享。如何更好地的发展互联网数据要素的价值将成为行业内各个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提到IDC产业的发展趋势,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要实现数据中心"碳中和"的目标。
近年来,为了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各国携手致力于碳中和工作。去年12月16日-1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我国政府提出2021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就位列其中,重申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除此之外,今年两会期间"碳中和"也被多次提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推动数据中心实现"碳中和"。整个数据中心产业如何在确保发展,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的同时,实现"碳中和",将成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产业上下游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数据中心产业实现碳中和的路线都有哪些?又有哪些技术可以助力数据中心实现"碳中和"?下面我们进入圆桌讨论环节,让我们掌声有请该环节的主持人--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王少鹏,并请上参与此次圆桌对话的各位嘉宾,他们分别是:科华数据副总裁林清民、阿里云智能基础设施高级技术专家任华华、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IDC业务IDC业务总监杨威、华为数字能源总工张广河、美的暖通与楼宇事业部国内营销基础建设行业总经理傅家早、浩云长盛副总裁蒋水清、宁夏西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辉,他们将围绕数据中心碳中和路线展开精彩的讨论,掌声有请!
【王少鹏】:好,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是来自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的王少鹏,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对数据中心碳中和的探讨,在政策方面,美国、英国、韩国主要的国家承诺在本世纪中叶完成碳中和的计划,国内方面去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参加75次联合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包括我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进行了要求,包括我国在内全球主要国家碳中和彰显我们应对气侯变化的同时对行业和企业进行了要求,在数据中心方面专家和嘉宾提到了我们数据中心是一个信息社会发展的底座,高耗能问题备受关注,在国外方面,目前多国的数据中心政策主要还是侧重于绿色的政策,我们在欧盟发布的塑造欧洲的数字未来提出了IDC和数据中心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在国外互联网企业方面,包括谷歌、苹果、Facebook要实现碳中和,在国内方面刚才各位专家提到了北京上海乐观政府出台了数据中心的政策,我们团队是支撑了所有政策的出台,我个人有幸参与了部分政策制定的过程,相关政策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还是支持我们IDC产业,包括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政府还是希望这样的数字基础设施赋能,另一方面,高耗能问题引起了政府的关注,我们政府希望建设是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绿色是关键的部分,昨天开幕式上,贵州省委书记和工信部长也做了介绍,所以从政策方面我们对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从企业方面来看,我们今天主要是来的企业家代表,刚才各个企业进行了介绍,总体来看,我们企业对于数据中心方面在技术方面,包括液冷,包括其他领导说的模块等等不断的应用,在能源方面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根据信通院的比重在不断的增加,其实去年的时候我们国内的一些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尝试这样的一些内容。
总体来看,碳中和已经发展成为我们不得不去进行的一个必然选择,今天我们有幸邀请7位专家进行探讨,首先说到数据中心碳中和路线,很多的人认为碳中和主要是降低能耗,很多人认为我们对数据中心高效能的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想请几个老总谈一下我们企业对碳中和的理解?我们先从林总。
【林清民】:感谢有这个机会,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我们确实在这个行业一直做信息化的应用,包括IDC基础的支撑,包括建设应用,我觉得是这样,IDC是新基建的底座,它的成长很快,但是大家也认为IDC确实是一个耗能的大户,IDC跟核心区域,贴近用户使用,它是必不可少的,完全实现碳中和我认为是非常难的,但是作为我们业界里面的从业者来讲,也看到了发展的趋势和重要性,我们怎么样在碳中和的双碳时代怎么做?我们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第一,高效节能,利用各种技术,从规划设计开始,前面场地的规划设计开始,采用什么技术使得IDC高效节能是个方向,这个是一个共识。以往我们在新的能源应用上大家比较犹豫,因为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双碳下充分条件许可下能够用各种新的能源替代石化能源,包括风、光、水电能源替代,进一步降低IDC发展过程中它的化石能源的应用,从我们企业可以做到的角度就是这两个方面,以前提倡高效节能,现在如何把新能源融合进去,从企业的角度把经济效益和企业的效益结合起来,这是我的理解。
【王少鹏】:下面请阿里云的任总介绍一下阿里云对数据中心的理解。
【任华华】:我们可以从发电侧和用电侧,发电侧就是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的发电稳定性步入火电稳定,储能的技术会在数据中心领域做,我们阿里也是在储能方面做一些技术的研发和储备,第二个方面是用能侧,以最少的瓦特获取更多的算力,刚才我们讲到了液冷的技术,还有就是各种各样的节能技术,比如说巴拿马电源,还有容量的配合,还有AI赋能制冷系统的节能,还有赋能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营,我觉得主要这三个方面。
【王少鹏】:谢谢任总,下面我们有请华为的张总。
【张广河】:我比较同意林总和华华总的看法,数据中心对它自己的碳中和太难了,只能说在碳中和的路上作出自己的努力,哪些环节可以做出努力,我们把规划建设和回收周期看了一下,从这个来看,首先节能最重要,因为绿色能源引进来,这个比例在一二线城市比例比较小,最大的作用还是节能。我需要补充一点就是材质,刚才你们说到预制化,钢结构的预制可以少排放1000吨的二氧化碳,我们的核心思路是把排放打开,然后往下降。
【傅家早】:我是复杂基建行业的,我谈谈美的在这个行业的看法,可能我们家电板块太强了,我们有数据中心的业务,在这一块耕耘很久,这个领域是这样,我们是做设计和方案的,从现在我们做的工作,从双碳的角度来说尽量利用气侯环境,尽量利用自然能源,刚才几位嘉宾的分享,风、水、液冷都是利用这个技术,我们美的也是推进产品更加低碳和高效,也在推进我们数据中心的产品低碳化的认证,这个也是我们目前很重要的工作,通过这些产品的集成实现更低PUE的实现,我们也在尝试另外一个,大家可能也在关注,一个热能综合利用的问题,美的有两个板块,一个是数据中心,一个是数字空调,我们有热回收的技术,对排放是很大的好处,我们把社区,或者是农业跟我们技术结合起来,能够尽可能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排放能源的降低,在这一点对数据中心能源的利用有好处。
我们也在实践一些智能化的研究,对设备智能化的研究,比如说更加寻优,更加合适的控制方案,我们在这些方案也有准备。
【王少鹏】:下面我们有请王总谈一下您对数据中心碳中和的理解。
【王辉】:我们运维是亚马逊的宁夏运维区域,我们分解看每一个环节,我着重谈两个环节,一个是选址的环节,数据中心选址的时候它的自然环境,它的干湿,可再生能源的丰富,这个决定了后面的设计和后面运维的能耗问题,它就象一个人的基因一样是后面很难改变的东西,所以第一个选址是需要谨慎一些。
第二个刚才张总提到了环境里面最重要的耗能是服务器的耗能,服务器的耗能我们提高了服务器的效率,也就是说让服务器用更少的资源和时间有更大的算力,解决更大的计算的问题,我们就把能源降下来了。
我分享另外一点,就是软硬件的契合度,软硬一体使得软硬契合非常好,迭代软件时候的硬件也是不断的迭代。硬件产品服务器度温度容忍的跨度比较大,后边对我们运维的降低能耗的空间也就大了一些。
【王少鹏】:刚才有5位专家从设计和整体流程的拆解对碳中和进行了讲解,我们请蒋总介绍一下。
【蒋水清】:我们目前存量的机柜数超过10万家,也是IDC新生力量,刚才主持人提到的问题应该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未来肯定会更严,刚才其实几位嘉宾做演讲的时候提出来了,包括土地,包括能耗,包括PUE越来越难,刚才电信的袁总也提出来,整个数据中心的能耗已经占到了社会用电的3%,这个数据可能有差异,但是增长速度很快,所以必须要控制,我们必须为双碳战略作出贡献,所以严是一个趋势,上海提出要1.2,深圳发改委的奖励DC要1.25,广东区域已经开展最为严苛的数据中心的节能监察,这个任务在6月30号完成,这是一个趋势。
另外一个趋势绿色数据中心是一个大的主旋律,我觉得为什么提这个主旋律?有两个判断,从全国来看,我们整个数据中心产业链、产业伙伴有一个责任心,要有一个使命,在双碳战略上我们一定要有这个使命和追求,对我们IDC企业来说,降低能耗肯定是给我们带来收益的,因为我们把整个IDC的运营来看拉长,10年来看,我们的电费支出占到了60%以上,如果我可以降低我的PUE,我的整个利润出来了,这是我企业自身的原动力,我觉得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整个数据中心在双碳战略下我们会向着低碳和零碳方面转型,按照这个时间节点,我相信未来数据中心的上下游的产业链肯定会往这个方向走的。
【王少鹏】:谢谢蒋总,今天我们还邀请到了北京电信规划研究院的杨总,我想在场的观众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在以往的设计中对数据中心有低碳的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包括甲方和设计院我们关注什么问题?在以往的案例中最难实现是什么?另外是未来发展的问题,未来发展碳中和从设计层面来说对数据中心实现有什么难度?
【杨威】: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贵阳之后感受很深,2014年我是第一次来,今天看到贵安的第一批的数据中心,一个是中国电信的数据中心,一个中国联通的数据中心,我们当时待了两年的时间,当时什么都没有,今天有很多的数据中心,真的是贵安的发展非常迅速,我们看的很高兴,也很荣幸谈到这个论坛。
刚才提了第一个问题,对设计的需求和难点,现在整体来说我们各个时期对设计的需求不一样,刚才中国联通2014年设计,2015年建设,当时的需求是快速建设,传统的机房楼的土建周期没有那么快,我们做了一个仓储式的数据中心,很快把仓库搭起来,里面排微波块,我们结合当时的需求做了这个方案。到现在来说数据中心里面的需求有几大关键点,第一个是DPOE,政策出来之前有很多的用户关注,第一个DPOE可以带来运营成本的降低,节省的资金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的PEU降低0.1可以节省几千万的费用,这个是实实在在的费用。另外是政府的限制和政策的要求,对政府机构的数据中心也要进行监管,这是政策的要求。另外我们国标也在出,我们也在编国标,数据中心能耗限定值和等级评价,这是强制的国标,是数据中心第一个强制国标,对PUE进行限制,以后数据中心跟买空调一样,有一级、二级、三级,这个出来以后对南方地区的数据中心的建设压力会更大。
第二点就是实际的需求,我们数据中心建设方对IT机架率有要求,如果充分利用就是节能,如果不是充分利用就是浪费,还有IT的占比,这个是对电能的利用,所以这个都是比较甲方需求的。
比较难实现的可能是甲方的需求,远景和落地,我们落地的工程要遵守国家的规范,各厂家参数能效比有多少,这些是一个矛盾点,理想很好,最后落地的时候要靠实际的规范执行,未来的趋势肯定在碳中和的路线下肯定是降低单体数据中心的能耗值,这是对全社会碳中和作出贡献,另外我们数据中心来讲我们再生能源的利用,我们储能的技术和液冷技术加起来是未来数据中心比较好的方向。
我就说这些。
【王少鹏】:下面有请王辉谈谈运维方面有哪些措施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
【王辉】:在运维方面我总结一句话,就是不因善小而不为,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过了这个选址阶段,过了设计阶段,包括服务器提高效率的阶段,到了运维阶段,剩下的大事就不多了,不太可能有某一件大事你做好了我的耗能降低了10%或者20,如果是这样说明你的运维出了大漏洞,所以运维中间需要碳中和一定从数据中心的方方面面找碳中和,各个数据中心的设计不一样,运维也不一样,我觉得只要理念一样了,以不因善小而不为的理念一点一点去改善,实际上你积少成多,慢慢你的数据中心和别人的数据中心长期会拉出很大的差距,这么说可能有一点抽象,我举几个例子,因为运维层面所以例子比较小。
大概制冷方面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控制逻辑,比如说一般数据中心是22度,如果把它调高到26度我可以省很多的耗能,26度对服务器温度的容忍性有很大的挑战,这个回到我刚刚说的服务器的提高效能的副产品上。
第二个在自动化上,我们的数据中心不像阿里有液冷,我们是9个月的风冷,3个月的空调制冷,所以首先我们做了一个自动化,自动化比人出去看看温度进来调调进步很多,滞后的耗能被节省下来了,但是自动化有自动化的问题,如果只是自动化的话,有的时候一阵风吹过去温度降低2度,然后可以把空调关了,然后又开启,所以一开一关耗能也很大,所以这个要做到智能化,这样做到来回切换做到智能化,这样不断的调试和配置我觉得在制冷方面运维我们做的一个重点。
除了控制逻辑再说一下控制逻辑以外,比较大的模块式的运营,这个跟林总说的模块不一样,我们把它分割开来,你这个模块快用完了,我下一个才开机,这个是比较大的一块,更小一点就是包括机架机柜在数据中心位置的摆放也是可以节能的,把散热比较多的机柜摆到离冷风出口比较近的位置,实际上也有很大的节能。
再举一个更小的例子,就是滤网的清洗,有时候滤网脏了,风扇使劲转也耗能,运维也没有大的事情,你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了,持续不断的改善,并且不断把这些小事持续的做好,时间拉长了,碳中和就出来了,效果就出来了。
这是我的分享。
【王少鹏】:谢谢王总,王总的分享是源于我们运维的实际经营,比较具体,也是得到了在座专家的认可,也是很好的举措。
我们刚才就是嘉宾的分享和我的开场提到了政策的要求,数据中心作为企业效益肯定是第一位,我们要采用更好的设备,要实现碳中和在成本方面有一些投入,比如运用新的设备,下一个问题我们在投资成本,运营成本我们做了改造之后,或者实现碳中和的路线之后,我们的三个成本是增还是降,大概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一些相关的数据中心案例跟我们介绍一下,这个问题请林总做一个介绍。
【林清民】:其实是这样,我们这几年不断的在解决方案提升,其实一直奔着高效节能可靠性管理,可靠性提高对全生命周期也是节能,因为运维团队这一块的工作少了,其实是这样,以前传统机房设备跟工程比较是6:4,随着模块化,或者预制度化,这个比例会7:3,8:2,现在新的技术大家不断在提升,其实这几年并没有投入多,反而规模越来越大,你把工程化了反而成本低,因为工厂批量生产可以批量化,在现场是个性化,我觉得倒没有感觉投资成本提高,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包括开发,包括增加传感器,这个肯定会增加一些(成本),从甲方的角度我们按全生命周期来看,投入这一块有一定的增长,从整个生命周期里面带来的收益是远远高于投入的,其实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研究这些解决方案的厂家每一个方面钻研的很极致,按照我的理解,这些应用如何在节能方面的应用我没有感觉多投入了多少比例,但是效果还是很明显,但是如果用新能源投入的话,这个投入比较多,我们测算了一下,生命周期7、8年,这个回报能不能回来,按照光伏发电成本降的比较低,我们也做了很多新能源光伏的发电,现在7到8年也可以收益回来,它还是可以覆盖的了,我觉得这一点有很多方面是可以做的,并没有提高很多的成本。
【王少鹏】: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业务领域有哪些技术会成为主流?
【林清民】:一个是模块化和预制化来走,第二个是增加人工智能。还有一点,往未来发展我认为液冷技术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现在整个单位算力我要耗能,还有我们单位的场地能够产出多少的算力出来,所以我认为液冷技术是一个方面,我觉得未来的方向从这个方面来说液冷是一个方向。另外我们把用水电、风光互补怎么来做,这个确实是我们后面认为很大的市场。以前认为投入这一块产出不合适,但是现在你不投以后要买指标。
【王少鹏】:下面我们请阿里云的任总做一个介绍,我们新技术的运用对总体成本?
【任华华】:我们既是建设方,又是使用方,又是运营方,我们其实比较在意的也是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也就是说不光在意初投资,我们更在意整个十年生命周期的运营成本是不是可以最优,很多节能技术,液冷、光伏初投资会有增加,它的成本分析在多长时间之内可以回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我觉得在这个双碳的引领下我们认为很多新技术随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它的初投资也会越来越大,以前回收年限是5、6年,随着行业的发展可能2、3年会回收,我们是整体的分析。
【张广河】:一个是新建基础的技术,没有采用绿色的零碳的技术,老的UPS,空调是越来越节能,但是成本越来越低,第二个要加上手段,比如说预制化,所以我们从投资的汇报周期来算可以算的回来,加进去可以是可以挣钱的投资,是没有问题的。还有一个现在已经有的,现在运行的电价罚款,这个是很麻烦的,这个付出的成本是不小,我有一个量化的分析,每年有80亿的罚款,要么是解决方案挣回来。
【王少鹏】:谢谢张总,我们请一下傅总。
【傅家早】:新技术的应用本身就是节能,我们从研发的费用就是降下来,从长生命周期这不是一个问题,我讲两点,我赞成林总的观点,现在有很多的方案,趋势肯定是液冷,第二点我觉得能源的综合利用也是我们要关注的领域,更多跟冷水、热水、余热回收结合起来是一个趋势,我们也有这方面的布局。
【蒋水清】:这一块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有几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我们主动采购绿电,践行绿色数据中心的举措,在选址上我们在西南和西北我们有多个数据中心,主要靠近可再生能源区域,另外我们对当地放开直供电的直接采购,我们在成都有三个数据中心,我们采购了当地的绿色水电,它的占比达到了50%,西北我们也有数据中心,我们基本是100%的风、光。
另外运维无小事,我们通过科学高效的运营,最终关注细节,同时我们在数据中心的规划初期我们整个运维团队也是全生命周期参与进来,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运维经验带过来,未来我们可能与华为阿里多就如何做分布式储能,这些技术一起应用,包括阿里提到的浸没的液冷方式我们也会往这个方向走,这就是我们的规划。我们还是有一些成效的,我们广州1号,原来是一个老数据中心,当初2019年是1.8,2019年到2020年从1.8降到了1.35,当时上榜了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王少鹏】:其实包括我刚才说的示范基地和数据中心是我们很重要的产业的展现,最后我们有请杨威,您作为设计单位,最后给我们提一些建议和看法。
【杨威】:感受非常深,因为各位专家实际上从各个行业,有产品制造商,有集成商,从我们的判断整个中国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迎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的设计、运维、设计流程在慢慢的淡化,已经互相的渗透,未来从设计院来说有两种发展的渠道,一个是以阿里为代表的自己的研发能力比较强,自己做落地的施工图,满足规范和安全。还有一类涉及院自己做设计和研发,和用户一起形成具备前期的咨询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把这个项目做好,也呼吁代表全中国的设计院,设计费不要太低,大家不是做的劳力,还是用智慧把数据中心建好,保证数据中心的设计费有足够的精力,建好了运营成本比较低,这才是最终的目标。
【王少鹏】:刚才各位专家也是做了介绍,我们从业者责无旁贷,希望将来可以与大家有更多的合作实现碳中和的实现。谢谢大家。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大家的分享,为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实现碳中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相信通过行业上下游,从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多角度协同发展、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向着高质量、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数据中心"碳中和"的远景目标,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领导、专家精彩的分享,感谢!
数据中心产业发展为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提供了底层保障,同时,伴随这些的发展,也推动了数据中心朝向更智慧、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下面就让我们掌声有请广州合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喻鹏为我们带来《数据中心无人值守解决方案》的分享,有请!
【广州合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喻鹏】
首先感谢各位,刚才的圆桌会议实际长了一点,我这个产品是这样的,刚才我们讲的都是一些高大上的,我是比较落地的,我这个讲的比较落地的解决方案,我的公司是做什么?我说一下,我的公司是成立2010年成立,我是做一款小众的产品,就是管IT设备,我们谈降低PUE就是跟设备相关,我们做每个细分领域的解决方案的。
我们设备在机房里面我们平时谈的管理,比如说大的数据中心里面我们如何做到我们无人值守,无人值守现在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现在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做什么?目前我们是做设备一开始做裸机部署、远程控制,包括我们谈的碳中和的能耗管理和资产的管理。
这是我们解决方案的平台,我们这边说一下我今天的一个细节,咱们今天上午参观了两个数据中心,第二个数据中心我们看的位置我个人觉得它不是一个生产中心,它的管理口是没有连起来的,我觉得是DEMO中心,我们是无论是IT设备还是非IT设备连接起来,其实每一个设备都有管理口,怎么对它进行运维管理,我们全国有N+31+X。我们在一些数据中心里面我们现在流行整柜的产品往里面推,现在如果没有做整柜的话,我们可以做裸机部署,我们1000台设备半个小时可以推完,包括不同的IP和不同的密码我都可以一次设置好,所以这是无人值守的第一步,怎么对我们的设备进行真正的裸机管理。
第二个怎么对设备进行远程的管理,就是说如果是真正实现机器的无人值守肯定要做到我能远程开关机,要装机械的ikvm,我们也谈到过设备肯定都会坏的,比如说硬盘、CPU和风扇,坏的最多的是硬盘和风扇,我们的这套系统可以达到故障的预警和治愈,我们可以提前告诉你某一段时间这个硬盘会坏,我们可以提前换下来。
我们也谈到过,因为今天的主题是无人值守,我们谈了很多是RPA,如果做到远程的RPA的自动化,我们谈的是偏设备的RPA。
我相信很多人也听过这个概念,叫“巡检机器人”其实我们这套解决方案可以理解为巡检机器人,不过我是一个系统和软件,不是一个硬件,如果是硬件只能看到这个灯有没有坏,看不到这个设备里面是什么坏的,这是我们无人运维RPA怎么实现的,我们有很多的报表,不同的维度实现RPA,我们也谈一下能耗的管理,我们刚才谈的碳中和,如果我们站在设备的角度,刚才我们说的更多是设备之外,我们从设备的角度谈碳中和,因为我们最核心可以做到什么,我们的碳中和核心是这样,我可以起到每一个设备内,不是设备外,我们平常只能看到机柜外面的情况,我可以看到每一个设备的出风口的温度,这才是本质的,通过这个设备我们可以改变服务器能耗的模式是高性能的模式,有一些服务器在某一个时段可以改成最优的模式,数据中心里面个僵尸设备有一定的比例,50%的比例是有的,我们如何发现僵尸设备,我们通过功率,如果这个功率是一个直线基本可以肯定是僵尸设备。第三点是低负载的设备,有些设备它空转,我们是站在设备的角度看待能耗的。所以这次开会我也说了我们是做的偏设备的角度,我们不是高大上的,我们的解决方案其实很多客户在用。
这边我们也谈到了U位空间和设备的能耗管理,我们有一套能耗管理平台来实现。
还有一点我说一下,我们这个系统有三盏灯,一个是故障灯,一个是面板灯,还有一个电源灯,平时的巡检机器人只能看到这几个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日志,是硬盘坏了还是什么地方坏了,看的非常细致。
我相信数据中心里面资产非常多,我们做的客户有15万个用户,这些资产如何管理?我们站在无人值守里面,我们可以把这些资产进行归类,并且我可以把备品多配一些,这些我都可以做的到。
还有一点,资产的闭环管理,比如说我一个服务器示范硬盘,在的系统里面我可以看到一个新的硬盘,我可以看的到序列号,我可以把新的硬盘跟外部的资产进行动态的更新。这是我们统一管理平台的模样,因为数据不是很准,大概就是这样的(PPT)。
我们谈一下边缘计算,刚才有位专家谈了边缘计算出现以后,我们有很多的数据中心是一柜一机房,小型的数据中心你怎么去管,比如说高速公路每隔离两公里、三公里有一个数据中心,比如说在一些交通不方便,或者荒山野岭如何实现?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无人值守是熄灯的数据中心,我们主要是做金融多,比如广发、中信、兴业,这些金融机构用的多一些。
我今天介绍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感谢喻总带来的精彩分享。我相信实现"黑灯"数据中心建设,指日可待!
数据的存储是数据中心的核心,如何在智能化的时代实现存储智能化?下面就让我们掌声有请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超级存储实验室副主任李继勇为我们带来主题为《超级智能存储--数据中心的存储秘密》的演讲,有请!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超级存储实验室副主任 李继勇】
大家好,今天咱们这个论坛的会议主题我看了一下围绕碳中和,然后如何节能,数据中心如何节能降耗展开讨论,我今天讨论相对比较细了,是以数据中心的专门的存储类探讨在数据中心如何节能降耗,以及在节能降耗的同时满足数据中心的应用。
其实我们给的一个相当于一个解决方案,一个超级存储的解决方案,我们知道现在随着大数据的不断的发展,包括一些技术,包括5G、新基建的发展,数据越来越多,传统的数据中心容纳的数据越来越大,你必须投入相应的设备,整个设备的能耗也会大大提高,面对现在这种问题,数据中心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这个数据是存不下的,这些数据随着大数据的挖掘的技术,它的价值化和资产化充分体现出来了,跟以前的传统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把这些数据扔掉,基于成本,基于空间把这些扔掉我们把自己兜里面的钱给扔掉一样,是一种浪费。所以海量数据存不下是数据中心需要解决的问题。再一个数据存储的成本的确太高,需要IT设备的投入,能耗、电耗,长期运营的成本,这个是比较费钱和烧钱的。
还有我们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的因素,比如说我们有勒索病毒,从几百万美元到几千万的美金不等,所以说如何安全的存储这些数据也是需要数据中心考虑的问题。
再就是我的运行能耗非常高,这是我们有了数据中心开始一直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从一个比较细的力度,也就是说数据中心存储数据这个角度去给出了一个超级智能存储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整体的架构,包括四层,第一层是存储的物理层,存储的物理层我们看到介质层面比较常用的,一个是磁盘的介质,还有电介质,我们比较创新是融入了光盘的介质,再就是存储的管理层,我会用超级智能存储引擎把下面的光、电、磁进行管理,进行分段管理的技术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判断,按数据中心进行分级的存储,在多种存储介质里面自由的流动。再往上走就是服务层,顶层就是有一个融合的协议,支持块、对象和文件,通用融合的协议,也有门户网站的界面。
所以说这种结构我们是考虑了数据中心生产业务系统,还有这种高中低频的云存储的服务,多种场景下设计的架构。
这里面我解释一下,用到了蓝光存储技术,为什么要用它?首先来讲什么叫蓝光存储技术?我不知道下面有多少嘉宾是知道这个技术的?简单来说它就是以大容量的蓝光光盘作为介质,同时以光盘的设备统一管理光盘,一个设备是几千、上万的光盘,这个设备叫光盘库,会有机械手,光驱,能够实现光盘的自动的读写,同时配套一些管控的服务器和管控的软件,形成通用的网络设备,可以用通用的网络方式使用它。
为什么要用这个产品?或者这个蓝光存储技术?它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容量大,它跟我们DVD的光盘不一样,现在一块光盘形状跟尺寸跟我们普通的光盘是一样的,但是它一张光盘可以达到500GB,这样对应一个机柜可以达到3.2个PB,再一个保存的时间比较长,可以达到100年的保存寿命,还有超高的安全性,数据一经写入光盘之后,不管是有病毒的攻击或者认为的篡改来攻击它,我数据不会丢掉,数据写了之后不可以删改和删除,所以它可以从物理的角度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再一个跟碳中和有关系,就是非常低的能耗,整个机柜工作单机柜是170W。再一个我们讲提供了超全的存储场景,为什么有了蓝光光盘之后还要提供磁和电,因为光盘是靠机械装置抓取光盘的,在实时性的响应做不到,但是实时和非实时的业务都有,我们做数据中心的存储设备我们要满足多场景的应用,这样把光盘的基础上融入了电存储和硬盘存储,对那种高频的数据可以放在电存储里面,中频的数据我们可以放在磁存储,长期的数据放在蓝光里面。
还有一个安全,安全我也讲了,网络安全的事件很多,超级存储的安全如何做?我们做了多副本的技术,EC冗余和安全性的传输,我介绍蓝光的时候讲了,它的可以从物理层面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的问题,因为数据是刻在光盘上,所以这个数据是不会被病毒或者电磁破坏掉的。
还有一个长寿命的问题,以前数据没有价值化,或者形成数据资产之前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这个大家不会关注这个事情,那么多数据都放在那里浪费空间,但是现在这个数据变成了资产,它是有价值的,我们可以作为数据生产的材料长期进行存储管理,所以说存储的时长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蓝光光盘是技术材料采用无机相变的材料,是有别于硬盘的磁性材料的原理不一样,所以可以保证数据是100年,但是我们知道硬盘只有3到5年的寿命。
还有能耗的问题,大家可以看一下,数据中心这里面有很大部分能耗被我们提供IT设备运行的环境所给消耗掉了,蓝光非常低的能耗,工作的时候170W,待机70W,因为发热低,我相对于我运行环境的要求低,所以蓝光机房不用投入空调,还有温度跨度的问题,它的跨度是非常宽泛的,在10度到40度之间不会对数据造成影响,我们做了一个比较,相对比于同等的机柜,它的能耗仅仅占机柜的5%,可以节省95%的能耗,因为刚才我们讲碳中和的时候,怎么来实现这种碳中和?几个方面?一个是发电,一个是用电,蓝光存储这一块就是在用电方面我可以数据中心里面的能耗整体拉下来。
这其实也讲了成本的问题,原因跟上面的一样,第一个我使用了分级的策略,我是按照二八的规律来分布,有20%的数据我经常用到,80%的数据不经常用到,这时候利用分级把80%的冷数据放在蓝光存储里面,大大降低了我整个数据的一个存储的成本,包括我蓝光可以百年存储,我不用做数据迁移了,我能耗非常低,不耗电,这样的话我整个TCO占存储的6%。
再一个强调一个自主可控,我们也知道背景,国家非常重视自主创新这一块,整个超级存储技术都是按照自主创新这个方式做,包括国产的CPU和操作系统,它是可以系统兼容的,这个产品是我们自主研制的产品,我们从光盘的介质层面,这个是很少可以做到的,光盘介质层面到核心的关键件都是我们整套生产的,包括我们整套的存储软件,包括数据湖的信息化的软件。
这里面讲一下主张,刚才也有嘉宾讲分离,冷热分离的部署,超级存储一个是说数据要进行分级,把存储的力度分细,按照数据被访问频度我们放在相应的存储空间里面,再一个是分级部署,蓝光机房不需要空调,你跟传统的热磁存储放在一起是一种浪费,所以冷热进行分离这样部署。
再介绍一下超级存储的运用,我们是一个北京易华路信息有限公司,我们也是受国务院国资委下面上市的子公司,从2015年我们在全国推广和部署数据湖,也为咱们的城市提供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截止到今天,我们已经落地在建的数据湖是36个,已经落地和储备的项目是70多个,已经接下的是200多个,这些数据湖里面最基础的是数据中心,我们的一个数据观点是什么?超级存储就是在数据湖里面的基础设施广泛的使用,每一个地方的使用效果比较好,PUE可以达到1.4以下。
这个就是我实际的机房的情况(PPT),这是在天津热磁跟蓝光的机房,图上是蓝光的机房,这个机房占地面积不大,200平方米左右,我这个蓝光节能没有部署精密空调,所以说我这个单个机柜占地面积是2平米,占地面积节省了五分之一,所以我整个的成本也就是说跟热磁比是30%到10%的范围。当然除了我们在数据湖使用之外,我们这个在行业也广泛使用,去年的鹏城实验室当时我记得是32PB,合计的带宽可以达到100个GBE,也是高容量型。
剩下就是我们在金融、政府、央企、广电行业的案例,因为时间原因我不介绍了,谢谢大家,我介绍这些,希望有机会跟大家再交流。谢谢。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 张晓雪】
感谢李总的精彩分享。通过李总的演讲,让我们对未来数据中心存储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明晰的理解。
双碳目标的提出也推进了数据中心技术创新的速度,下面就让我们掌声有请维谛技术(Vertiv)数据中心热管理解决方案部总经理严瀚与我们分享一下维谛技术再双碳战略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创新方面实践的经验,有请!
【维谛技术(Vertiv)数据中心热管理解决方案部总经理 严瀚】
谢谢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的聆听,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在双碳战略下的数据中心热管理解决方案,大体上就两方面,一个方面是开源,我们可以使用更多的绿电,更多的清洁能源提高碳的利用效率,还有一个是节流,使数据中心呈现更高的运用效率,降低PUE,除了这之外,我们看到数据中心除了我们现有的这些降碳的措施以外,我们有没有办法去帮助它实现整个碳的减少呢?从源头上我们看,我们降碳的重要策略是用绿色植被进行碳的消灭,绿色植被需要灌溉,灌溉需要水,整个碳中和的策略有可能对水资源也更高的要求,我们进行了碳中和利用指标,这里面除了PUE,这个可以帮助我们数据中心从更宏观的角度实现整个数据中心的碳中和,现在数据中心建设新方案非常多,它有几个核心的痛点,第一个当前数据中心的PUE相对比较高,我们有很多的数据,全国的平均的数据中心PUE在1.5以上,小的数据中心在2以上,老的数据中心中心里面PUE非常高,这些没有统计到大的数据中心里面,另外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并不是非常高,我们数据中心故障率非常频繁,很多大的故障从新闻媒体中知道,很多的数据中心的运维故障很难报道出来,这些情况导致了数据中心有很高的宕机成本出现,为什么有人会采用很多的备份冗余,这些是宕机带来的损失,金融行业宕机损失很高,互联网行业在线浏览的业务宕机成本比较低。
另外还有我们的数据中心很多头部的PUE很低,很多数据中心宣称自己的PUE只有1.2、1.3,但是这个跟运维实力有关,这个能力并不是完全可以复制的,我们制止讲数据中心要自动化,要全智能化运行,就是要去掉人的参差不齐的情况,我们看过很多大型的数据中心,很多的PUE达到1.6以上,同样的冷热水的架构可以做到的暨,人的影响是最重要的,怎么实现标准化的、可靠的、高效的数据中心建设?我们从产品、包括数据中心的角度去考虑综合的衡量,实现数据中心最优解。
我们现在新的数据中心以深圳为例,PUE最佳目标是小于1.25,这个目标任务出来,已经建设数据中心的目标可以用逆向思维,我们配电系统要多少,我们空调系统要多少,这个指标可以分配出来。所以说我们可以根据结果倒过来分析我们采用什么方案和内容,兼顾可靠性的情况下实现我们的目标。
在供配电方面维谛的动态模式极大提高了可靠性,逆变作为后备的话这个会有问题,创新的VI在线的模式通过做无功的补偿使得它的效率高达85%,可靠性可以做到零毫秒的切换。
这种全预制化的供配电化的模组也是未来的方向,它最好的方面是实现了预制化,它的攻配电损耗可以降低0.01左右,它的整体的效率可以大幅的优化。
这种创新的风冷解决方案,我们传统的风冷解决方案价值可能大家觉得不大,大家看到很多是冷冻水,我们有很多小型的数据中心存在,小型的数据中心都是采取风冷的架构,在维谛的开发下我们把以前定频的风冷温度不能蒸发的问题解决了。在任何时候只要室外的环境温度比室内的温度低,可以实现自然冷的效果。最终实现在深圳地区PUE可以降低到1.2以下。
这是另外的变形形式,可以大幅度节省室内外机铜管的配置,这个适合大平层的数据中心,我们目前看到腾讯的大平衡的数据中心,单体的制冷量颗粒度比较大,可以达到260千瓦,这个方案可以代替间接蒸发冷却,可以帮助我们的数据中心实现更低的节能,同样它也是搭载了风冷的技术。
还有冷冻水的解决方案,它的优化其实也有很多的方向,比如说更高的蒸发温度,更好的换热器的效率,更优的一些智能控制体系,这些是冷冻水调优的方案,包括我们在东南亚做的冷冻水的方案,采用阵列的解决方案,但是水温提高的时候需要更大的蒸发器的面积,这就带来了初投资的增加。它都是根据它的温度、它的面积、然后它的使用的位置,可能它的状况会发生变化。
使用时间长了以后,随着使用开始以后,它的效率是逐年在下降的。这里面会有很多的运维风险,包括控制的难点,出现各位运行问题。间接蒸发的原理大家都很清楚,我就不多介绍了,大家要去考虑它遇到的问题。
液冷解决方案,我们做了很多案例,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相应的应用案例,我们现在主要推荐的方向也是采用单向式、浸没式解决方案,跟阿里的解决方案比较一致,认为它的高密等等方面有它的使用价值,但是液冷跟风冷并不冲突,有风液共存概念,这是室内侧的换热方式,大部分讲的风冷是室外侧的换热方式,水冷液冷需要消耗水,风冷液冷我们有成熟的模型,电费的增加对于水资源的节省来说,光从费用上已经是非常经济的,所以未来它的方案并不一定完全是采用冷却塔形式的浸没式液冷。
有很多存储,比如蓝光存储不太适合用浸没式液冷的解决方案,其他很多的设备PUS、电池,这些都可能使用浸没式液冷,我们使用风侧换热有一部分用这部分来共冷,还有一部分服务器用浸没式方式来解决,使用方式是在北方缺水地方采用全风冷解决方案,风冷加夜冷和传统的方式来进行耦合,使得它在数据中心有各个各个更高和更低的PUE的运行情况,实现更多的节碳。所以说未来的数据中心可能感单层来解决,这符合最快速的收益。
在群控AI方面我们讲了低算力的需求智能化的AI,我们之前研究AI,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一个超大的架构,我们基于UPS预制的数据中心可以有更低的算力需求,一个服务器可以目前满足我们一个一算力的需求,实现耦合,大概两到三个月可以到高效运行的状态,低涡算力的AI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根据不同的数据中心我们就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和规划,最后有一些案例给大家看一下,这个是第二大托管公司的解决方案,包括天津的,这个项目是我们深圳平安银行交付的数据中心的项目,它是深圳最早的PUE2.45的数据中心,采用也是创新的VI变化模式,这个是前一段时间做的宣传的启商在线,PUE在北京做到1.2以下,这是其他的案例,我不做介绍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感谢严总带来的精彩分享。看来维谛在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的确做了很多尝试,也期待维谛未来会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及解决方案的贡献。
低碳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光有技术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整个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出发,从规划、设计之初就需要进行深入的考虑及规划,下面就让我们掌声有请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电子工程院副院长范强分享一下《低碳绿色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规划建设》方面的经验,有请!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电子工程院副院长 范强】
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分享一些感触,我分为四部分,前面的背景我就简单过吧,现状是我们一个占比的情况。
我们整个数字经济来说分四个方面,一个是大量数据的收集,这个收集来之后做一些分析计算,然后再去做一些行业的协同,最后再细分到每一个分工,然后整个效率的提高。它的基础是我们的数据中心,要把一些数据,包括一些算力也好都要放在数据中心里面。规模是30%的增长,基本上这样子。
这是我拿到的一些数据,在全国的分布情况,还有北京、上海、广州中西部地区的分布。我说一下低碳和数字化。
低碳是绿色经济,绿色经济也就是产业经济,为适应整个人类的环保和健康需求标线的发展形式,它实际上以经济和环境和谐为目的往前走的一追经济形势,也就是现在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行银山,这是一个新的增长模式。
还有一个就是要高度关注整个数字经济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能耗和碳排放,我们数据中心这一块,数据经济确实提高了我们整个效果,包括我们的社会资源的配置,但是它的能耗还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块我们也要去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还有一些创新的技术,使我们的绿色化和数字化能够耦合,作为一个发展的混合动力。
第三部分是我的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大概介绍一下我们基本上分为规划、建设和运营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有一些不同的东西。每一个过程都要解决很多问题,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整个给它规划成三个部分,一个数据中心基本上是决策期,我们需要找到我们的规模、定位还有市场的前景。然后是实施期,实施期就是整个项目要开始做到完成,生产运维期就是投产以后,从项目投入到整个最后的运营的结束。
我把这个画了一张图(见PPT图),基本上规划设计6月—12月,实施是一年,整个运营要15—20年,退出是一年。这个图表刚才专家也说过,整个运营的过程是我们整个最长的一个时期,所以运营的过程的意见一定要反馈到前端,对规划设计作为一个指引,因为它有很多经验也好,以便于有利于我们设计阶段能够做出一些合理的选择,包括一些冷却的方式,包括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的成本,所以前期规划设计阶段也要多关注一下整个运营的过程。
这是我们一个数据中心基本的构架,下面是整个实施层,上面是IT设备,IT设备占了很多,就是PUE1.0的饼图,IT设备占的最大的一块,我们的基础设施要紧密为IT设备来服务。
这是我们整个机房的情况,其实最核心的核心是我们的IT的设备,包括我们的安全的解决方案、基础设施这些数据中心的运营方案都为它服务,后期机房的建设要不断贴合运营的模式,它的运营模式决定了我的整个机房基础设施的形式。
我们把整个决策期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一个是需求分析阶段,还有规划阶段,还有整个设计阶段。这个需求分析要根据我们用户业务不同类型,包括设备也好,使用软件也好,使用的各种业务来拿到它的需求分析,所以需求分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但是现在整个行业对这一块其实不是很重视。
规划,就是作为一个决策的中间阶段,在选址,还有确定系统的形式,这是一个中间的阶段。
设计阶段,就是要把前两部分的内容通过一些节能技术的应用,在我们的项目中完成。
这是我们整个不同的业务模式,也就是需求分析不同设备的增长方式,不同企业发展方式的不同还有业务应用不同方式。
其实规划阶段比较重要的就是选址的问题,选址我们分为大的四个部分:一个是市场需求,一个是地质灾害的情况,气象条件,基础设施,还有当地政策情况。
市场需求肯定还是北上广深这是我们的热点,但对于像贵州天气这么爽,天象条件这么好的条件二三线城市肯定要发挥自己本地的优势,引入外部的客户。
地质气象条件是一个基因的问题,我们选址选完之后基本上是改不了的,如果你设在广东比较热的地方,在贵州这种凉的地方,整个系统架构都不一样,所以地质气象条件是我们选址最重要要考虑的。
这是我们整个全国的一个气象图(见PPT图)。
还有一个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这一部分是电力资源,电力资源和网络都是一票否决,交通配置这一块主要考虑故障快速的响应、快速修复。
这是两种企业它的关注度不太一样,一种是企业自用型的,包括网络、气象条件。但是租赁型是以客户为先,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对于企业选址是不一样的。
到设计阶段,设计最主要的思路还是在全生命周期降低能耗的前提下实现一个比较合理的布局,让这个数据中心能够实现可扩展性、分期部署,还有可实施操作性。
机房的设计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结构设计,还有就是设备布局,结构布局。整个新的技术都在不断应用,这是我们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的事情。
我们看一下从PUE1.9到1.3的饼图,整个来说除了IT设备最好的能耗就是制冷设备,供电设备基本上变化不是特别大,但是也有一些通过整合有一些提高。我下面把空调这一部分大概说一下。
扩张这一部分首先说的是设计温度问题,设计温度从服务器的角度说18—27度能耗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寿命基本上都可以,所以我们建议温度如果能高尽量高,现在是24度正负两度,我们基本上能做到24—25度的样子,但是客户接受度有时候接受不了,但是每提高一度对整个运营的收益都是非常好。
这是ASHRAE当时推荐的温度,它推荐区也是到了25度,这是没有问题的。
再说一下空调自然冷却方式,其实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空气侧的自然冷却,还有一种水侧的自然冷却,两种冷却可以整合成不同的系统,但是每种系统的应用要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地质情况。
各种冷却方式现在比较多,刚才也都讲到,我还是把间接蒸发简单提一下,间接蒸发刚才也说到了问题还是有的,它分为干工矿、湿工矿和混合工矿,每一种工矿运行模式不一样,特别是冬天结冰的模式已经出现过了,也有了相应的措施,它的效果还是比较好。
这是一个项目中的应用,两侧都是间接蒸发的技术,这种技术占的空间比较大,出柜率比相对水冷低一点。
这是后来又一些厂家不断在做分体式的间歇蒸发+直膨混合制冷系统,节能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在一些小的项目当中也有应用。
水侧间接正式就是冷却塔的效果,这是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我们在深圳也能应用,能做到1.25以内,通过大温差供热和水温,未来前景是可以的,当然问题也有,但是在不断调整。
还有就空调这方面怎么说呢?有几个问题,就是运营过程中也是反馈到我们的设计,它的温差始终达不到设计值,这个直接导致我们整个原来设计开始的时候做的模型整个变了,所以这一块也是希望有一些厂家能够给我们提供不同的参数条件下和不同冷冻水温度,不同的温差,不同进口温度选型的参数,以便于我们更好配置我们的设备。
还有就是热通道技术,这几年也在应用,它的好处回升温度比较高,自然冷却比较长一点,现在如果是24、25度的送风,回风能到35—45度之间,效果还是可以,这样自然冷却时间会好很多。
还有热通道自适应技术,对局部过热可以加一些自适应的风机出现局部热点,这也是我们一个节能的小手段。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实际上我们考虑的都是满载的设计,不会考虑部分情况下的设计,所以这个就是后期的过程中设计一定要考虑部分负荷运行的时候怎么办,也就是模块化的设计。这个项目是科华做的,它单个模块都是可以独立运行的,这样对于我们后期的分批投入,分批次的运营非常好。
说一下供电,主要是高压直流的问题和HVDC,我们通过一些项目的反馈基本上双路用电做到90%的电源效率,但是市电+UPS能降一些。
提一下BIM应用,对于我们整个建设过程是非常好,对于设计过程是二维和三维的过程,但是对于建设过程物料的摆放,还有时间,也能做到绿色实施的过程。
还有智能化的三维的展示,包括运维管理的展示,包括一些在线能耗的展示,这个在后期的智能,智慧数据中心肯定要大量应用。
这是我们做的一些案例(见PPT图)。
最后也是几个趋势,我们感觉整个行业来说应该是绿色化是主要趋势,再就是模块化数据中心,还有定制化,这三种形式耦合在一起,整个推向我们低碳绿色的数据中心向前发展。
谢谢,这就是今天的分享。
【主持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张晓雪】
感谢范副院长的精彩分享。低碳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是需要长远考虑,规划的事情,要从更高的层次出发考虑。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数字基础设施高峰论坛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各位刚刚畅所欲言精彩纷呈的分享,数字基础设施已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大背景下,还需要在座的各位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最后,在此感谢各位领导、嘉宾莅临此次论坛现场,再见!